第418章 震惊世界的事件,一场历史转折的迹象出现(2 / 2)

「华夏汽车市场的前景,确实是很值得大家期待。」

威尔曼自然是希望华夏这边汽车销量能够大幅度的提升,这样子他在大众汽车内部的地位才能进一步的提升。

要不然同样是海外分公司的总经理,美利坚分公司和华夏分公司在总部的地位却是完全不同。

……

相比丰田汽车和大众汽车的反应,沪上汽车制造厂这边就比较有意思了。

一方面,它们把这个压力传递给了大众汽车这个合作夥伴,另外一方面对于沪上牌轿车的定位,它们却是有了新想法。

「江厂长,我们沪上牌轿车曾经也是国内销量最高的轿车。」

「但是如今一个月的销量还不到1000辆,这还是不断降价之后的结果。」

「不过沪上牌轿车的品牌影响力还是在那边的。」

「我们双方是不是可以考虑跟红旗宝马一样,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来运营『沪上牌』轿车呢?」

「你放心,各方面的条件肯定不会比一汽差。」

于金跟江辉自然也是认识的。

并且南山科技现在还是沪上汽车制造厂和沪上大众的供应商呢。

不过曾经颇为辉煌的沪上汽车制造厂,现在的面临的局面却不是很理想。

如果没有红旗轿车跟宝马汽车集团的合作在前面作为参考,于金估计也就只能在内部想一想改变局面的办法。

现在有了借鉴的对象,他自然也想抄作业。

反正到时候就算是合资失败了,他也可以找到藉口。

「于厂长,我们集团肯定是非常愿意跟沪上汽车制造厂合作的。」

「不过当初一汽那边耿厂长跟我们商讨合作的时候,就提到了一些排他性的合作条款。」

「如果您可以说服耿厂长接受我们双方成立合资公司的话,我这肯定是没有意见的。」

江辉其实是不想跟沪上汽车制造厂搞什麽合资公司。

有新车型的话,自己生产,100%享受利润,不是更好?

干嘛要分一半给人家?

跟一汽合作,那是考虑到了人家在华夏汽车行业的特殊地位,算是给宝马汽车集团额外的买一份保险。

但是沪上汽车制造厂作为一家地方性的汽车厂,影响力完全没有办法跟一汽相提并论。

哪怕后世沪上汽车集团的发展很好,那也是以后的事情。

现在有了宝马汽车集团之后,沪上汽车集团还有没有那麽光明的将来,都还是两说呢。

不过不想合作归不想合作,这话肯定是不适合直接这麽说出来。

那也太得罪人了。

所以江辉一瞬间就想到了把这个锅甩给耿卫东。

反正等会自己打个电话简单的说明一下,他就不相信耿卫东会同意宝马汽车集团跟沪上汽车集团成立一家类似的合资公司。

那岂不是在跟红旗宝马抢夺资源?

这肯定不能忍啊!

要是宝马汽车集团一意孤行,一汽那边也许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现在过来徵询意见,耿卫东铁定是不会答应的。

一汽那边会怎麽回答,于金肯定也是能够想到的。

「江厂长,国家有相关的规定,允许外资汽车企业在华夏成立不超过两家合资公司。」

「大众汽车就跟我们和一汽都同时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

「宝马汽车集团自然也是允许在华夏设立两家合资厂。」

「我觉得就算是一汽那边不同意,也是不影响我们合作的。」

于金不想自己去找耿卫东沟通。

那种注定了会没有任何结果,甚至还会被人喷一脸口水的事情,他才不会去做。

所以他想要继续在江辉身上下功夫。

当然,他也不敢乱来。

不说江辉背后也是有靠山的,这个靠山还是他们的上级领导。

单单就宝马汽车集团现在的规模,就不是沪上汽车制造厂可以招惹的。

发展到了一定规模之后,你的存在就是一种威慑力和影响力。

「于厂长,我们集团跟沪上汽车制造厂也有好几年的合作历史了。」

「我们一直都是非常重视承诺,只要答应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

「对一汽等其他客户,我们也是同样重视自己的声誉,答应的事情不会反悔。」

江辉的态度没有任何变化,这让于金颇为失望。

难道沪上牌轿车,真的就要这样子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他有点不甘心啊。

不过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指望着合资公司那边的业务能够变得好一些。

……

就在华夏汽车行业因为红旗宝马的成立而议论纷纷的时候,在国际上面,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

1987年5月28日,19岁的德意志青年马蒂亚斯·鲁斯特驾驶着一架塞斯纳172轻型单引擎运动飞机,从赫尔辛基附近的马里阿密机场起飞。

起飞后不久,鲁斯特改变了航向,向北极熊国境飞去。

并关闭了除无线电罗盘以外的一切无线通讯设备,使飞机从雷达屏幕上消失。

鲁斯特驾驶飞机穿越了当时被认为是无懈可击的北极熊防空系统。

在飞行过程中,他多次巧妙地躲避了北极熊的拦截和雷达探测。

其中包括一次向下俯冲的动作,使飞机从北极熊截击机飞行员的视野和地面雷达的屏幕上同时消失。

最终,经过长途飞行,鲁斯特驾驶飞机成功降落在北极熊红场上。

当时红场上游人如织,人们看到飞机降落都感到震惊和好奇。

鲁斯特走下飞机后,羞涩地向围观的人群报以微笑,并散发他的签名纸。

人们最初以为这是在拍电影,后来才意识到这是一起真实的事件。

红场飞机事件震动了国际社会,使人们对北极熊的防空系统产生了质疑。

一个仅有40小时飞行记录的业馀驾驶员竟然能够突破北极熊的防空网,这被认为是北极熊军事上的一大耻辱。

不用说,北极熊内部肯定是有一大批人要倒霉了。

这个消息,华夏这边的部分媒体也进行了报导。

但是大部分人都只是把它当成一个茶馀饭后的谈资,并没有充分的意识到它的历史意义。

「爸,北极熊那边发生了一件举世震惊的新闻,你都看到了吧?」

江辉看到这个新闻之后,立马就给朱建生打了个电话。

他要借着这个机会跟朱建生再一次的交流一下五一假期的时候提到的一些事情。

朱建生如今已经在机械工业委员会履新,正忙着熟悉具体情况,去一些地方考察,为下一步的动作做准备。

这个时候,江辉的意见自然是非常关键的。

「你说的是红场飞机事件吧?」

「听说这个事情在国外闹得沸沸扬扬,影响非常的大。」

朱建生这段时间对北极熊相关的新闻自然是非常的关注。

所以一听江辉那麽说,就猜到了对方想要说的是什麽事情。

「没错,就是这个事情。」

「我觉得这个事情虽然是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见得就真的说明北极熊的防空系统有什麽大问题。」

「但是在北极熊走下坡路的时候发生这麽一件事情,影响一定是非常深远的。」

「我有一种预感,这会是北极熊今后发展历史上的一件标志性事件,会进一步的加深北极熊内部的矛盾和不满情绪。」

「迭加粮食危机和轻工业品危机,我觉得对方跟我们缓和关系并且拓展军工产品出口合作的意愿会大幅度的提升。」

江辉可是为朱建生准备了新官上任三把火使用的三个大招。

如今朱建生是一个大招都还没有使用出来。

借着这一次的历史大事件,江辉觉得时机已经比较成熟。

别到时候等的太久,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朱建生在机械工业委员会内部没有什麽作为的表现,那就不好了。

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关键的。

一旦形成之后,要想扭转,需要花费的代价就非常的高。

「你是觉得我现在可以正式的把之前提的两个方案跟上级提出来?」

朱建生也不傻,自然一下就读懂了江辉话里面的意思。

这段时间,他可是一直都在为这两个提案做准备呢。

虽然各种报告还没有完全搞出来,但是基本的一些数据已经都有了。

真的要跟上级提案的话,也不是不行。

「是的,我觉得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同时也让上级领导充分的见识到您对国际时事的敏感性以及高瞻远瞩的目光。」

「这个印象分很重要,关系到今后的进一步发展。」

江辉很是直接的给出了自己的回覆。

老丈人的级别,还是要尽量的提升一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