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朝廷何时想要纳入统治,再搞一遍汉武帝的酌金夺爵不就行了?反正他们也不懂!就算来日懂了,还能如何呢?」
司马懿嘴巴微微张开,想说却又说不出来什麽。愣了片刻之后,拱手道:「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些地方本就是天子之地,臣以为倒是不必做这些事情……」
曹睿挥手打断了司马懿的话:「朕不和你说什麽法理传承丶也不说什麽宣称。」
「单说一点,都太和四年了,司空以为高句丽之民丶百济之民,能被大魏教化吗?能成为内地一般的百姓吗?」
司马懿想起了太和二年就开始归化丶被朝廷与汉人一视同仁的羌人,拱手答道:「虽地理丶语言不同,但皆为陛下子民,皆可一力教化。」
曹睿笑道:「既然都能教化,何不将他们纳入郡县统治?就算现在是实封的郡国,有了这个名头之后,慢慢来不着急,朕有的是时间!」
司马懿轻叹一声,陛下又在做这种看不懂的事情了。可这又能如何呢?陛下想做,那就去做吧!
「陛下高瞻远瞩,臣等叹服!」司马懿带头拱手说道。
曹睿道:「行了,朕知道你们或许不太理解。先如此做吧,慢慢你们就懂了。」
「司空,向营州四郡各县派出使臣,命各县长吏来襄平朝拜!若他们不来,则讨之!」
「遵旨!」司马懿恭敬答道。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至于营州刺史一事,曹睿没提,众人也没发问。提出『营州』二字的徐庶本人,在离开堂中后,则是努力回忆着此前在洛阳城中听到的记忆。
当时陈矫是如何被点了秦州刺史的?想着想着,却怎麽也想不起来。
……
曹睿与一众臣子在襄平城内将辽东安排的明明白白,还新设了一营州丶一昌黎郡。
可数日前从襄平出兵征讨高句丽的公孙渊,此刻却陷入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中。
辽东以东的高句丽国,在此前确实多次被公孙氏击败。但他们这是在野战中被击败,守城却是能守上一守的!
公孙渊在五月底从襄平出发,沿大梁水向东逆流而上,此时已经到了高句丽的纥升骨城城下。
若从后世的地理观念来看,公孙渊的襄平是位于辽河平原的边上,而高句丽的纥升骨城就是在山沟里的山城。若再准确的描述起来,高句丽整个国家都在山里,百姓也是在山谷中耕种丶兼顾渔猎的生活状态。
公孙渊初至纥升骨城城下,一时半会儿还攻不下来。
攻不下纥升骨城固然令公孙渊焦虑,可更让他着急的事情,就是身后尾随的魏军追兵。这股追兵全员轻骑,数量大概在五千以上丶一万以下,并不与公孙渊直接交战,而是就不痛不痒的缀在大军三十里之后。
这就是度辽将军刘晔所领的七千轻骑了,由两千曹肇丶段昭的两千中军轻骑,与五千乌桓轻骑混编而成。
公孙渊不是没想过转身吞没这股敌军,而是根本就做不到。他所依仗的卑衍部一万骑兵,在襄平欲要向东之时,被刘晔部堵住截击。欲要返回襄平之时,又被赶来的魏军精骑堵住。
早在辽隧城头,卑衍就已经将整个战局看得分明。公孙渊哪里还有半点指望?卑衍直接就率领全军投降了,可谓乾净利落。公孙氏完了,自己家中可是还有族人丶亲眷的!
大魏素来对降将宽容,卑衍对此也完全知晓。因而在交出骑兵后丶暂时在襄平城中软禁起来,卑衍也完全不慌。
没了卑衍的支援,公孙渊本部就只剩下了两万步卒。若两万步卒强攻纥升骨城,当然是有可能攻下的。可刘晔不还在后面呢吗!
非只刘晔一人在后。
前将军满宠丶左羽林将军文钦丶偏将军孙礼丶偏将军戴陵,以及长水校尉段默丶射声校尉曹爽,匈奴三千轻骑丶轲比能部五千轻骑,悉数集结在此。
六月十四日晚,公孙渊军四十里以东的营地帐中,刘晔捋须笑道:「我观这公孙渊已如死人一般,只待我等上前将其头颅斩下,便可收兵以报陛下了。」
「不知满将军打算何时进军?」
满宠坐在帐内最中,此时也从容答道:「刘将军先至丶我等又后至此,今日才集结完毕,是该发兵了。」
「众将听令!」满宠起身肃容喝道:「明日清晨总攻!」
「遵命!」众将齐齐拱手应道。(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