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州?」曹睿脑中思索了几瞬,出言问道:「朕有些记不清楚了,营州是哪朝哪代提出来的?」
徐庶拱手答道:「陛下,《尚书·舜典》曾将天下分为十二州,营州就是其中之一,合乎古制。」
曹睿点头:「其实叫什麽名字,朕倒是真不在意。营州也好,或者更直白些叫个什麽辽州,都未尝不可,又不是在选国号。」
徐庶有些诧异:「还望陛下教谕臣等。」
曹睿道:「以朕之见,各州之间的地理划分,都不是简单拿一座山丶拿一条河做分界就可以的,徐卿的分法未免有些粗糙了。」
粗糙?
徐庶微微皱眉,并不理解皇帝是何用意。堂中众人也将四处散落的目光收回,聚在了皇帝的身上。
曹睿道:「今日朕在此处与诸卿分划辽东,正如同昔日在陇右新建秦州一般。一州之成,非动大兵丶克大乱而不能为。一经确定下来,恐怕数十年丶数百年都不会变动,让朕不得不深思熟虑。」
「诸卿想想,若以辽水为界,如果百年后再有野心之辈意图割据辽东,会产生什麽结果?」
曹睿扫视一圈,不待众人陈述,自顾自的说道:「说不定朝廷再来讨伐,还要在辽水丶在辽隧城外再打这麽一仗!」
司马懿拱手笑道:「臣明白陛下的意思了。臣观天下诸州疆界,惟有司隶一州占尽了所有形胜之地。通过司隶的河东丶平阳可直入太原,出河南尹向南可直抵颍川。」
「司空果然智者。」曹睿笑道:「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冀州与兖州之间为何不以黄河分界?泰山郡险要之地为何在兖州不在青州?这都是一样的道理。」
「徐卿,」曹睿伸手指向徐庶:「营州之名是卿提出来的,刚才朕和司空的言语卿也听到了。可有什麽补充的说法?」
以徐庶的聪颖智谋,只是未想到这一层罢了。皇帝说出前两句话的时候,徐庶就已经将解决办法全部想好了。
「禀陛下,臣确有一言。」徐庶拱手道:「臣以为辽隧城位于辽水之东,虽离襄平城更近却位置险要,应从辽东郡中向西划分出去。」
「而辽东郡再西的辽西郡,郡治阳乐位于傍海道西端,未免离辽隧过于远了。臣以为此间广阔之地应设立一新郡,以统辖辽水以西的广大地域。」
曹睿笑着拍手:「徐卿方才说务伯有逸才,徐卿才是真有大逸才之人!新郡以何处为郡治丶又该统辖何地?」
徐庶不假思索的答道:「臣以为当以昌黎丶宾徒一带为郡治,与辽西郡以碣石为界。」
曹睿点了点头:「那好,朕也不多添事情了,此郡就唤作昌黎郡吧,以昌黎城为郡治。」
「说回辽东之事。」曹睿清了清嗓子:「朕以为可以设立这个营州,但眼下玄菟郡丶辽东郡丶乐浪郡丶带方郡四郡辖区来看,似乎还少了些。」
裴潜一时不解,拱手问道:「禀陛下,营州乃是新设之州,本就是从幽州分划出来的,土地丶百姓本就不丰,若再将各郡分割,会不会地方太小了?」
「谁说朕要将四郡分割重划分了?」曹睿看了裴潜一眼:「土地不应向内索取,而应向外求!朕之前在许昌的时候,不是和你们说了要取扶馀丶高句丽丶百济丶三韩之地吗?」
这是还要打?等到彻底安定了营州现有的四郡,估计就要到七月底了,哪还有时间再征伐这麽多土地?
此时堂内的臣子们并无一个纯是阿谀的佞臣,虽然品行丶习惯多有不同,才能是有的丶直言进谏也敢。
久未发话的姜维,拱手道:「禀陛下,臣以为若再行征伐,恐怕大军冬日之前就难以回返,届时恐怕难堪。」
曹睿笑道:「伯约直谏是好事,可朕也没糊涂到这种程度,岂不得陇望蜀?」
那是何意?
司马懿道:「陛下睿断,臣有所不解,还望陛下示下。」
曹睿从容点头道:「司空,朕来问你。若你是扶馀王,与公孙氏亲善了大半辈子。而公孙氏数月之间一朝灭了,你怕不怕?」
「定然惊恐无状。」司马懿拱手答道。
曹睿道:「公孙渊他都愿降,他会愿意降朕吗?」
司马懿:「定然愿意。」
曹睿笑道:「这就是了。扶馀是什麽?是属国,还没有明确疆域限制的属国,朕为他划定疆界丶赏赐他一个实封的郡王,他能不应?他敢不应?」
说着说着,曹睿右手按在腰间的剑柄上:「朕不打这些小国,不代表朕和大魏就没有手段了。先将扶馀丶百济丶高句丽丶三韩这些地方赏赐为实封郡王,纳入营州疆土之内管辖,一如内地郡国并行之封国一般,营州不就有八丶九个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