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勤勉尽责,材优干济(1 / 2)

第159章 勤勉尽责,材优干济

中书门下这个地方,几乎承担了国家所有的重要事务,是非常忙碌的决策部门。

正常情况下,三五年都不会有一桩案子上报至这里。

毕竟刑礼房拢共才三十来个人,刑礼房召集使就是尚书右丞韦济,平日都不来这边。

这次发生了李瑁这件事,人家照样没来,该下班下班。

尚书省是六部,中书门下却只有五房,刑和礼合并成了一个,说明什麽?不是礼部不重要,是刑部的事务在这里不重要,所以才并进了礼房。

但李瑁这次口口声声说是造反,那麽大理寺和刑部在没有接到上谕的情况下,只能上报,不能自行审讯。

徐娇必须先去一趟中书门下,走正常的交接流程,办了手续盖了印,然后还得带着卷宗,去平康坊。

没办法,眼下中书门下在右相府办公,

偃月堂一直在被改造着,因为它本来的面积不算大,但如今能进来参与议事的官员却是越来越多。

堂内东侧本来有一座露天露台,方便赏月,但如今也被加盖了屋顶,下方布置了坐席和茶水房,西侧原本是坐部伎表演的戏台,也被拆掉,改成了棋室和记录室。

李林甫主座后方,则是正在加设书架,用于存放各类卷宗。

徐娇送进来的案卷,被李林甫分发下去,由众人传阅。

说实话,他都不习惯办理这种案子,他只负责攻计,没负责过审案。

「隋王也就是亵渎司法,那两个字谈不上的,」陈希烈看完之后,笑道:

「张均一向雷厉风行,这次算是遇到硬骨头了,」

裴耀卿将手里的案卷交给后面的人传阅,皱眉道:

「这样的案子,本不该交给大理寺,他们早该上报,而不是私自拿人,

还对那个崔圆动了刑,有点太着急了。」

牛仙客道:

「不交大理寺交谁?诫宗属制,有违者,应该是宗正寺管,但是宗正寺能管的了隋王吗?李琳会审自己的堂弟?所以还是得大理寺嘛,流程上没有问题,就是隋王大放厥词,多少有点咆哮司法,没将诫宗属制放在眼里。」

卢奂闻言冷笑道:(「你这个帽子扣的比张均还大,待会隋王来了,左相不妨当着他的面,将这句话再说一遍。」

按理说,卢奂的官阶,本不该对牛仙客这麽冲,但人家不是掌铨选嘛,

铨选四贵之一,权力大啊。

牛仙客冷哼一声:「你倒是挺向着他嘛,听说你与隋王私交极好?」

「左相什麽意思?我也交构隋王喽?」卢奂冷冷道。

牛仙客呵呵道:「这个本相就不知道了。」

「好了好了,国事繁重,犯得着因为这种事情斗嘴吗?二位不要再说了」严挺之出面劝阻道:

「听听右相怎麽说。

李林甫坐在主位上,慢悠悠的品着茶水,闻言笑道:

「本来诸公已经可以散值回家了,因为这件事,难免要在本相这里多留片刻,我们还是接着刚才的事情,继续议吧。」

裴宽警了严挺之一眼,点头道:

「我确实中意颜氏兄弟,他们俩最好能跟我一起上任,颜果卿可为节度判官,颜真卿可为掌书记,初任范阳,我还是需要一些盛名才干之人,才能尽快授顺范阳的事情。」

李林甫看向身后的吏房官员,道:

「这个颜果卿眼下任职何处?」

更房官员道:「回右相,在魏州担任录事参军,去年的更部大考,此人纲举目张,治理政事为河北第一,考核成绩为上上等,本该升迁的,但因没有缺所以一直拖差,

李林甫又看向卢奂,因为去年河北大考,是卢奂管着:

「既是上上等,国宝郎早该跟老夫说的,埋没朝廷储才,这不是我们应该出现的纰漏。」

卢奂点头道:「我的疏忽,那麽这个人的任命,右相算是批了?」

「批了,」李林甫点了点头:

「至于颜真卿,八年前,就是本相主持科举,他是那一年的甲科进士,

与本相也算有师生之谊了,既然裴岱云中意此人,那便让他去吧。」

中枢很多官员的别称,都来自于李隆基的评价。

裴宽的履历是非常耀眼的,一路都是实权大官,乾的又非常出色,所以被李隆基评价为:德如岱云布,心似晋水清。

意思是德行就像泰山上的云一样遍布全身,他的心地就像普水一样清澈,善良。

岱云就是泰山云,很高的评价了。

裴宽微笑点头,卢奂推荐给他的这两个人,他都私下调查过,乾乾净净,而且是有真才学,用人唯亲那是熟悉范阳事务后的事情,初任封疆,得用些有真材实料的,方便他摆平那些地方官。

这时候,外面来报,隋王和大理寺的人来了。

裴耀卿闻言看向李林甫,笑道:

「这一次,我该不该让个座位呢?」

「不必了,例行公事,审讯问话不能偏坐,他得坐中间啊,」李林甫笑道。

那麽接下来,李瑁进来了。

堂内中间已经摆好了坐席,他一屁股坐下后,大理寺的人,有资格留下的留下,没资格的出去。

「隋王要造反?」李林甫面无表情的问道。

李瑁笑道:「张均希望我造反。」

已经坐下的戴国公李道邃一愣,赶忙道:

「您可别乱说啊,张卿绝对没有这个意思。

李瑁呵呵道:

「他就是这个意思,什麽叫交构?交构是什麽意思?你也别揣着明白装糊涂,你也是宗室,诫宗属制倒着背也该背明白了,张均不就想给我安个造反的罪名吗?」

嘴~~有趣,卢奂呵呵一笑,开始当他的吃瓜群众。

李道邃一脸无奈的看向李林甫:

「大理寺绝对没有这个意思,右相明鉴。」

李林甫指了指面前的案卷,道:

「这上面写着交构二字,不是你们写的?如果是你们写的,为什麽又说不是这个意思?」

李道邃道:

「是我们记录的,但却是独孤明的举词,大理寺可没有给隋王定罪。」

「造反的罪,你们也定不了啊,」裴耀卿呵呵道。

李道邃道:「正是因为定不了,这不才移交中书门下嘛?」

「这麽说,你们还是想定造反的罪?只是定不了,才上报?」严挺之道。

草!你们两个老狐狸,给我下套呢?李道邃一脸无语:

「我只是移交,不是主审,案子我们也没有怎麽审。」

卢奂忍不住笑道:

「大理寺是觉得我们太闲了,没怎麽审就将案子送上来了?」

李道邃顿时面无表情,三对一,我特麽不说话了。

「检举的独孤明在哪?」李林甫问道。

我可以跟你说.....李道邃回答道:

「还在秘书省。」

李林甫愣住了:

「大理寺想干什麽?卯时检举,审讯了一整天,检举的那个人,大理寺却没有查实问话?你们在这给我罗织啊?」

「不是不是,还没来得及查实啊,这才一天啊,」李道邃赶忙道:

「我们先是拿了崔圆,此子交代确实与隋王有来往,还牵扯了李彦允,

我们这才请隋王去的大理寺,结果人家口口声声要造反,我们也审不下去了啊,中间可没有任何地方不符流程。」

李林甫呵呵冷笑:

「隋王明显是信口开河,胡扯一通,他要造反,能让一个秘书省的知道?不是造反,你们上报干什麽?」

「这......这.......」李道邃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了。

裴耀卿也是沉声道:

「案子能审成这样?张均也是十几年的刑名了,不过是与一个监门卫吃饭,都能审成造反大案,你们这案辞,若是圣人看到,圣人又作何感想呢?

儿子与一个七品官,在商量造反的事情?」

「我没说隋王要造反,是他自己说的,」李道邃都不知道该怎麽辩解了,警了一眼远处的徐娇,人家眼观鼻鼻观心,压根就不掺和。

张均躲清静,你又装聋子,把我推出来了?

「请右相做主吧,我们大理寺不管了,」李道邃道。

李林甫面无表情道:

「将独孤明带来。」

说着,李林甫看向众人:

「劳累诸公还需暂留片刻,今日事今日做,明日还有明日事。」

「不辛劳不辛劳,」众人笑道。

多好的吃瓜场面,哪来的辛劳呢?

此时堂内的气氛,也松弛了下来,至少在独孤明抵达之前,大家该说笑说笑。

裴耀卿则是拿李瑁与崔圆碰面的那几个地方说事,道:

「隋王是怎麽找到这几个地方的?老夫曾经去过其中的粘糕小店,其味绝美,就是太难寻了。」

李瑁笑道:

「就是因为太偏僻,人家才以为我在做什麽见不得光的事情,可见这种地方,我今后还是少去为妙。」

「敦化坊是吧?我记住了,改天也去尝尝,」卢奂笑道:

「我喜甜食嘛。」

「你可别去,别撞见了我,又被人家检举咱俩交构,」李瑁摆手道。

众人纷纷大笑,也就是李道邃苦着个脸。

李林甫忙了一天,已经是极为疲惫,眼下忍不住调整了一下姿势,乾脆半躺在椅榻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