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大案落尘埃(2 / 2)

那书日日摆在姑娘书桌上,姑娘得闲就会拿来翻翻,再熟悉不过,所以二爷这书还是自己留着。」

宝玉听了紫鹃这话,气得脸色有些发白,内心充斥失意沮丧,只觉老天不同,差点就要大哭大叫起来。

他好不容易弄了一套西厢,本以为能藉此讨黛玉欢心,没想到贾琮早就送了给林妹妹,怎麽哪里都有他啊。

宝玉心中悲愤,贾琮这种禄蠹之人,就会做这等附庸风雅之事,顺这林妹妹的心思讨她欢心,当真无耻!

紫鹃见宝玉又发起呆,担心他撒泼发癫,到时罪名栽到自己头上,便急匆匆离开。

宝玉呆站在那里,自怨自艾一阵,终究放不下去见黛玉的冲动,叫住路过的一个丫鬟,让她把书送回自己院里,便去了荣庆堂。

他刚到了荣庆堂门口,想着除了西厢记之外,还有什麽精致的话题,可以逗林妹妹开心,让妹妹也知道自己不比贾琮差……

守门的丫鬟见宝玉过来,连忙门口,宝玉正好听到黛玉灵秀悦耳的声音。

「我也听三哥哥说了,说舞弊案闹了不少天,眼下事情快要平息下来,月底之前必定会重新放榜。」

「外祖母就等着听喜讯,用不了多少时间,三哥哥就是正经的进士及第,多风光的一件好事。」

宝玉乍听见黛玉的声音,心中正忍不住十分陶醉,但一下就变了脸色。

林妹妹怎麽也说这种混帐话,这劳什子进士就这等稀罕,人人都要拿来说上一说,当真俗不可耐!

且黛玉话语中透着由衷的喜悦,甚至还有一丝隐约的自豪,让宝玉如同身陷梦魇,觉得自己一定听错了,这不是林妹妹说的话……

……

神京,推事院衙门,周君兴官廨。

自都察院御史孙守正当庭弹劾会试舞弊之举,周君兴大趁其便,在会试舞弊案侦缉之中,无往不利,嚣张跋扈,意气风发。

但最终却乐极生悲,他做梦都没想到,原本以为是软骨头的吴梁,竟然在证贡林兆和之时,愤然自尽。

吴梁之死,让周君兴在舞弊案上下的功夫,几乎付之东流,使整个舞弊案陷入尴尬局面,他不仅无功,反而有过,一下被打回原形。

事发当日,他知事态严重,只不过稍有犹豫,便慢了大理寺一步,让大理寺卿韦观繇先进宫告了刁状。

等他刚到乾阳殿时,圣上已经龙颜震怒,他在殿门口跪了二个时辰,双腿几乎失去知觉,圣上依旧不愿召见。

最后只是派郭霖将自己训斥一顿,便轰出宫门,当真狼狈不堪,或许是他请罪姿态诚恳,总算免去一场大祸。

本来他想在侦缉春闱官员违矩之事发力,在圣上面前重新挽回脸面和功劳。

可万万没想到,突然闹出七十三名举子联名上告一事,一份记录官员不轨之举的述状附录,完全打乱了他的企图。

大理寺依照这份述状附录,只在数天之内,就讯问数十名春闱官员,其中二十馀名官员因贪鄙受赂而下狱。

大理寺雷厉风行之举,完全占尽先机,让周君兴根本无用武之地。

而这几日早朝之上,周君兴观风看势,察觉大理寺查纠春闱官员不轨,事态嚣然攀升,已到了圣上承受的极限。

想起吴梁之死,给他造成冲击尚未淡去,他更不敢在这个时候火上浇油,轻举妄动。

即便推事院已失去舞弊案主审之位,依然兼有协助大理寺陪审之职,周君兴也表现出低调退却姿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最近不管大理寺审讯徐亮雄,还是审问一众获罪的春闱官员,周君兴都不太出面,只是让自己心腹郑英权出面理事。

……

这天他像往常一样,在官廨有些聊赖的处理衙务,等到窗口开始射入夕阳馀晖,门外响起熟悉的脚步声,接着便是郑英权的身影。

每日日落时分,郑英权都会从大理寺返回,向周君兴汇报本日事态进展。

周君兴问道:「英权,今日案件有何进展?」

郑英权说道:「徐亮雄虽然入狱多日,但一直在狱中鸣冤,不肯认供自己有舞弊之举,只是举子取巧使奸,才会生出舞弊之祸。

他是正三品的高官,没有定罪之前,大理寺也不敢妄动刑罚,吴梁死后,圣上终于失去了耐心,昨日已下口谕施刑。

大理寺虽已对徐亮雄用刑,但他在狱中封闭多日,还不知吴梁已死,所以心存侥幸,也清楚自己一旦招供,便要万劫不复。

昨日折腾一天,他都抵死不肯认供,今日宫中催促,大理寺便对徐亮雄上了大刑,今日午时他已认供画押。

加之礼部解析九名舞弊举子策卷应答之法,两厢印证之下。

现下已经确证,徐亮雄临时接任主考官,因编制策论制题只有一夜时间,仓促之间借用早先拟题之题旨。

虽然词句措辞大不相同,但依旧被受其点拨的吴梁等人可乘之机,其失职泄题之罪,无可辩驳。

虽然未有蓄意舞弊,也从未受过考生贿赂,但最多逃过死罪,活罪难舍,这位左侍郎已经完了……

属下倒是有些疑惑,舞弊案件牵连如此地步,大理寺居然让徐亮雄逃脱死罪,有些不合常理。」

周君兴冷笑道:「韦观繇是只老狐狸,他可不是无能之辈,徐亮雄能逃脱死罪,是事出有因。

一是徐亮雄嘉昭十三年才升到户部左侍郎,正是仕途炙热之时。

他这样的人物,只会在积攒功绩上下功夫,以便登上六部魁首之位,不会做贪污蓄意舞弊的蠢事,自毁前程。」

正因他想靠荣任科举主考官,积蓄扩大名望,好为将来仕途助力,才会在会试之前接受举子拜谒,好为人师,出题指点。

意外接任主考官后,因制题时间仓促,为制题不显平庸,留下士林笑柄,才会心存侥幸,借用以前得意拟题题旨,让人有可乘之机,招来滔天之祸。

所以他没有蓄意舞弊,的确是实情。

但舞弊案牵连如此之大,圣上没有杀他泄愤,是因为吴梁之死,会试舞弊案之内幕,已引起朝野士民非议怀疑。

如果徐亮雄坐实蓄意舞弊,在天下士民心中,大周吏治竟败坏如此,朝廷威信颜面何存,圣上岂能容忍。

徐亮雄所定罪名,与其说其罪如此,不如说是圣上授意,大势所需。

他的性命根本无足轻重,圣上想要拿去还不简单。

圣上需要舞弊案尽快尘埃落地,重拿轻放,最好快些让人遗忘……」

郑英权心中凛然,自己这位上官,虽然手段阴森,做事不择手段,但并不是一味凶戾蛮干,城府心计,眼光锐利,同样不凡。

……

郑英权继续说道:「自从那日林兆和押回大理寺狱,不知出于什麽原因,大理寺请了医士给他治疗刑伤,虽有讯问,但再未上刑。

大理寺正杨宏斌亲自带人,去林兆和居所仔细搜查,并未找到任何涉及舞弊的证物。

所以大理寺以证供虚妄无名,定判林兆和无罪,这两日就会开释。

大人,林兆和是否舞弊,暂且别论,但细想事情前后,此人身陷囹圄,依旧不露丝毫破绽,全身而退,颇不简单。」

周君兴想到单日在刑房之中,一个文弱士人,酷刑之下连惨叫都吝啬发出,就像失去了痛觉,还有目睹吴梁之死,那目眦欲裂的可怕表情。

即便周君兴生性残酷,心中也微微发寒……

郑英权又说道:「大理寺审定林兆和时,杨宏斌曾提到过周严,因是周严的述状,才将林兆和牵连其中……」(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