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阴势指会首(2 / 2)

嘉昭帝言辞森严,在宽大的奉天殿回荡不息,在朝官员皆心生凛然。

他们都心中明白,此次舞弊大案,基调已定,主犯徐亮雄其罪已昭,身败名裂,万劫不复……

嘉昭帝话音刚落,左都御史周显扬出列奏报:「启奏圣上,此次科举舞弊大案,震撼朝野,惊悚士林,实为有伤国体。

主考官徐亮雄,考前往来媾和举子,致使鬻题舞弊横生,必须严办。

然为祸甚巨,遗毒涤荡,防患未然,追根溯源,可防后事之忧。

臣闻会试开考之前,神京市井流传一蓝皮小册,上面详细罗列会试考官候选之人,举子因此蓝皮册子,遂勃行官员拜谒之风。

徐亮雄也曾名列蓝皮册子之上,舞弊之事由此孳生,臣请圣上下旨,严查蓝皮册子出处,妖言惑众之辈,严惩不贷。」

嘉昭帝闻听此言,心中微微一凛,会试之前,他便从中车司例行秘札之中,得知市井流传蓝皮小册。

但历届春闱大比,开考之前,市井之中揣测考官人选,都是例行常有之事,因此并没有觉得意外。

如今追根溯源,这蓝皮小册风行市井,这才掀起如此风波,往届春闱之未见,其中蹊跷令人思量……

说道:「周爱卿所言有理,朕命推事院周君兴严查此事,必要拿问始作俑者,以靖视听!」

周君兴连忙出班接旨,心中却叫苦不迭。

这蓝皮小册之事,事先他早就追查过,只是对方行事首尾乾净,没有留下丝毫破绽。

涉嫌此事的吏部案牍司致仕郎中王世恩,在推事院上门缉拿之前,逃之夭夭,至今下落不明,无从追查……

周显扬继续说道:「虽有蓝皮小册引动因果,但涉及官员面对此事,良莠自分,昭然若揭。

如春闱主考官王士伦丶陈默,身居高位,名列主考候选,但面对考生蜂拥拜谒,闭门谢客,从无结交,举止清廉,令人称道。

但如徐亮雄之流,多少所列同考官丶阅卷官候选之人,沉迷邀取名望,乐于举子吹捧拜谒。

他们迎合上门举子,觥筹交错,高谈阔论,不知避嫌,好为人师,拟题点拨,德行生瑕,有伤朝廷命官清正之名。

依此形状,情志靡费,身为考官,如何还能任事敬业,公正无私,明察秋毫?」

周显扬此言一出,朝廷上不少官员勃然变色,心中生出不妙的感觉,他们都是本次春闱名列同考官丶阅卷官之列……

龙座之上的嘉昭帝脸色森然,神情专注,对周显扬的话凝神倾听。

周显扬听到官员列班之中,微微出现骚动,他下意识微微抬头,看到嘉昭帝沉吟专注之像,心中微微振奋。

继续说道:「此处春闱舞弊之事,考前端倪已生,御史孙守正身为会试同考官,开考之前持身秉正,从无接受考生拜谒之举……」

周显扬此话一出,朝堂上一些官员暗中嗤之以鼻。

孙守正不过是个七品御史,在朝廷上原本没有名望,不过是个芝麻小官,所以不在蓝皮册子候选之列。

如果不是黄宏沧特例举荐,他根本当不上同考官,会试下场之前,他多半都没有举子拜谒,周显扬不过是自抬下属官员身价。

周显阳继续说道:「会试收关之后,孙守正在阅卷之中发现端倪,因实证不足,并没有风闻而奏,处事谨慎持重。

阅卷出关之后,孙守正便暗中查访,确定其事之后,不惜检举本房高中举子,也要房春闱大比以清白。

反观同为十八房同考官丶阅卷官等数十官员,其才学智慧皆不下于孙守正,

其考前必定闻听举子诸般异动,然阅卷过程之中,对于隐蔽之舞弊取巧之相,竟然毫无察觉。

此为事前德行松弛,事中行止蒙蔽失常,难辞春闱怠职之过,以令科举大典孳生不洁之风。

臣奏请圣上,对会试入场之前,举子奉迎考官之行,加以严查,其中若有贿赂阴和之举,予以严惩。

整肃纲纪,以儆效尤,清正科举风气,以免此等邪风,遗毒无穷。」

……

周显扬此话一出,朝堂又扬起一片骚动。

本次会试同考官和阅卷官,其中十几人为五品及以上官员,他们皆在早朝之列。

周显阳这番话,明显就是针对他们而发,这些人在考前都出现蓝皮册子待选之列,试问有几人没受过举子拜谒吹捧。

周显扬话音刚落,这些人都脸色难看,不少人脸色激愤,颇有不平之意。

但是谁也不敢当庭反驳,眼下这个关头跳出来,抛头露面,引人注目,无异于不打自招,此地无银三百两。

礼部风纪官了来回巡视制止,一时喧哗才慢慢平息。

而朝堂之上,更多的是不曾为春闱属官的官员,他们虽然可以置身事外,但听了周显扬的话,心中都有些恻然。

此次舞弊大案,有都察院御史孙守正当庭弹劾引发,如今都察院左都御史再奏铿锵之语,似乎要将舞弊案愈演愈烈之势……

但官员之中的精明老练之人,却猜到周显扬此番话语,不过是都察院观风看势之后,所表面的立场和态度。

当初都察院御史孙守正,突然当庭揭开会试舞弊大案,连他的上司左都御史周显扬丶副都御史刘宇清都始料未及。

他们都深知科举舞弊,牵连甚广,凶险叵测,未知根底之下,都不敢轻易牵扯其中。

即便嘉昭帝当庭震怒,徐亮雄当庭辩解,皇帝下旨推事院丶大理寺严查,周显扬和刘宇清都不置一言,不表一态。

等到昨日官员休沐一日,神京城中形势大变,十馀名今科贡士举子入狱,舞弊大案已成举火焚天之势。

等到今日早朝,郭佑昌当庭剖析徐亮雄鬻题始末,嘉昭帝命推事院丶大理寺严审徐亮雄。

周显扬和刘宇清知道舞弊已成铁案,周显扬作为孙守正的上司,都察院扛鼎首官,自然要把之前未表之态,一一补全。

以此彰显,风闻而奏,维护纲纪,匡扶正溯,嫉恶如仇,堂堂御史清名,向当今圣上显示,都察院并不只一个孙守正……

……

嘉昭帝听了周显扬之言,脸上神情阴晴不定,他临朝十几年,见多了朝堂上魑魅魍魉,官场上的套路手段。

要说周显扬之言,完全出于公心,那就未免太可笑。

但是,周宣扬之言,并不是空穴来风,而且大有道理。

他看了眼殿中列班官员,那些曾为会试属官的官员,或脸色苍白,或神情惊惧,或低头沉思,似乎丑态不一,心中有些发冷。

堂堂春闱大比,本是清贵严慎的国之大礼,可就有春闱官员举止轻忽,招摇狂悖,不懂自守,不知收敛,视国事如同儿戏!

此风不杀,国事不靖,过而不纠,法纪不张……

嘉昭帝锐利的目光,巡视殿中列班官员。

说道:「准都察院所奏,朕命推事院丶大理寺严查春闱属官结交举子之行,如有失德失矩丶贿赂舞弊之举,不可姑息。

吏部依照清查结果,按吏部官员考绩定规,拟定官员处置方略,上呈御前裁断。」

嘉昭帝口谕一出,大殿中列班百官,心中都生出寒意,这起科举舞弊大案,渐成火烧连营之势,不知有多少春闱属官要倒霉……

官员列帮中的周君兴,听了左都御史周显扬的上奏,心中有些不自在。

雍州道御史孙守正当庭弹劾,揭开春闱舞弊大案。

当时周君兴还是心有庆幸,因孙守正在他之前揭破此事,能掩盖他挑起事端的不少漏洞。

但是,方才左都御史周显扬一番谏言,在孙守正之后再增波澜,生生将都察院塑造成春闱舞弊案的急先锋。

就像春闱舞弊大案揭开,完全是都察院全力之功,推事院倒成了他们的簇拥打手……

好在圣上依旧将春闱官员清查之事,交给推事院丶大理寺办理,大理寺在事情始发,就已失去了先机主动。

数十位春闱属官的仕途前程,就此掌握在推事院手中,这让周君兴心中生出森然得意。

况且,十馀位涉案贡士举子之事,还并不算完,昨日大理寺在城门设伏,已将林兆和拿住。

今日林兆和会转押推事院,将其与吴梁对峙审讯,只要林兆和舞弊罪行落定,堂堂会榜第三也会就此陨落。

到时推事院之威,必定令人谈之色变。

即便是会榜第一的贾琮,周君兴相信只要纠察细密,他真的就能无错无漏……

……

早朝退朝之后,嘉昭帝的銮驾,缓缓走在去乾阳殿的路上,。

此时旭日高升,初夏阳光明耀,照射四周,再无半分阴影魑魅。

但是嘉昭帝的心绪,阴郁沉重,想起今日早朝之上,本次舞弊案显露的重重丑态,心中难言烦躁。

这几日他所遇都是糟心之事,唯独贾琮成功营造后膛枪,才是唯一令他欣慰的喜事。

嘉昭帝对随侍身边的郭霖说道:「今日申时,宣贾琮入宫,朕要咨问后膛枪之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