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为周末的爆发做准备(2 / 2)

于是所有人都记住了明天中午11点的拉新活动,很多人也已经开始跃跃欲试。

陈程在后台看到了自己那篇推送的阅读数,注册用户20万+,在线用户6万+,短短几十分钟,阅读人数就超过了5万。

这让他忽然想到了一个已经快被他忘掉的产品,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绝对是中国网际网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自媒体平台。

得益于微信极大的流量和生态,当年很多人只是在公众号上搬运一下段子和冷笑话,就能收获几百万粉丝。

而许多风靡一时的意见领袖,也就是俗称的大V,就是在公众号靠着一篇篇十万+的爆款文章火出圈的。

只是后来短视频席卷网际网路的时候,腾讯自己的短视频没能跟上,所以微信公众号这个以图文为主的自媒体平台也逐渐式微。

等陈程重生之前那两年,已经没多少人还玩公众号了,微博丶微信丶公众号也同样再不能培养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网红,短视频崛起的那几年,所有头部网红无一例外,全是抖音和快手孕育的。

腾讯没抓住短视频的浪潮,在陈程分析看来,无外乎三个原因:

第一丶转身效率太低,没跟上短视频风向;

第二丶没第一时间培养自己的大V和网红,没有优质的短视频内容;

第三丶在那之前没怎麽玩过算法,微视的算法跟竞争对手比,完全没优势。

算法没优势是致命的。

就像新能源汽车宣传的智能驾驶,消费者能明显感觉到不同产品之间的差距。

当他觉得,哪个短视频APP,都没有抖音最懂他的时候,微视也好丶快手也罢,都很难撼动他的行业领袖地位。

不过陈程知道,从现在开始,往后数十五年,自己还不用担心短视频的威胁。

如果现在在校内网搞一个公众号的功能,其实自己也不需要做什麽额外的开发,就是模仿微博和公众号,如果是个人注册的帐号,就正常以普通公众号显示,如果是公司丶机构丶单位注册的帐号,加一个认证流程丶给一个蓝V之类的认证。

到时候,自己可以先邀请各大高校的校方丶各院系的院方以及各社团的负责人入驻,也算是给他们一个发布谘询和个人见解的平台。

虽说初期可能不会有什麽太大的进展,可一旦用户基数大了丶各大院校都能来校内网开一个「校内公众号」,那网站的权威性又有了很大的提升。

对学校来说,相当于有了一个用户基数很大的信息发布平台,绝对比学校自己的官网要好用的多。

而且,用户也能在各大公众号里选择性的关注一部分帐号,逐步养成还能在校内看看谘询的习惯。

陈程想到就做,趁着列印社还没到关门时间,他把自己用来发布拉新比赛信息的「校内新闻」帐号,设置为了校内网官方新闻帐号,然后他弄了一个简单的蓝色V字图标,把它放在了「校内新闻」帐号名称的尾部,当用户把滑鼠的光标放在蓝色V图标上时,会有一行提示:该帐号已获得校内官方认证。

随后,他打开Word,编写了一段需求文档。

他希望肖鹏在鱼塘上线之后,立刻对帐号的主页进行一定的调整。

以往的用户主页,是以个人为主,点开之后,展示个人信息丶个人相册丶个人说说以及日志等信息。

但公众号应该有另外一套界面。

把它打造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帐号界面,点开之后,屏幕右上角显示帐号信息,中间整个信息流全部用来展示该公众号的最新动态。

而公众号可以发表三种形态的内容。

不超过150字的文字说说丶不超两万字的长篇文章丶以及不超十张图片的图文。

同时他在文档内备注,这个功能暂时不开放注册,要采用邀请制。

一旦开放注册,图文信息对伺服器储存和带宽是个巨大考验。

邀请制就好很多,一来可以专门邀请各大院校和对大学生招聘感兴趣的企业,二来也可以让那些想做自媒体的普通用户多一些期待。

到时候,谁在自己的帐号里足够活跃丶谁的粉丝足够多并且粘度足够大,就能受邀注册自己的个人公众号。

这样也能激发大家先用心经营个人帐号的决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