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要你命三千的一起上呗(1 / 2)

这还没算钛锭生意。

现在江浙那边的有色金属厂是建议每个月不低于两吨现货交易,只要在五吨内他们都能吃下来。

这种以前只有两三百吨全国年产量的特种金属,实际上谁都应该知道,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必然会爆发出巨大的需求量。

更不用说让卫东还知道跟江州丶商州有关的钛白粉在股市上都出了非常有名的大件事。

所以这玩意儿每个月近十万的利润,以后只会变本加厉。

相比之下狗蛋他们这帮年轻人的工钱丶吃喝成本,货运费用,甚至还没那辆东风卡车油老虎吞得多。

没准儿老让夫妇现在已经有七八个小工的麻辣烫生意,都能把所有成本负担了。

这十八万就是纯利!

让卫东抬手比划:「每个月我都能赚十几万,甚至我现在还在不停开拓销售,爱克斯相机每年卖十多二十万台都有可能,你说这钱我赚还是不赚?」

看起来接近四十岁的于松海目瞪口呆:「这……有什麽不能赚?」

让卫东飞快的看他一眼:「如果我每年赚一百多万,你说会不会算是资本家?」

于松海想说不,可见多识广的他只稍微犹豫还是点头:「现在我知道你为什麽这麽谨慎了。」

让卫东其实没什麽宏大愿景:「我只想抓住这个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段多赚点钱,而且帮助西山厂这样的三线厂也很有意义,但真没想到市场需求这麽旺盛,不是说现在物资匮乏,动不动就要票证批条子吗?」

于松海肯定比他了解:「这几天从果州回来,我都在想,没错,绝大多数市场问题都是产丶销不对路,这两年计划经济的模式跟市场经济对接混乱,工厂不知道卖什麽,怎麽卖,老百姓买不到,买不起,这就是尤启立他们这种倒空卖空投机倒把商人出现的契机,但你不一样啊。」

让卫东也一直在拼命想,要搞懂自己这钱怎麽赚才能安全:「我参与了产品研发生产?还是我自己亲手在卖?」

于松海摇头:「他们是在厂家和市场之间左右逢源,低买高卖,从来都没有参与生产,你呢,你是协助他们生产出最适合市场的产品,盘活了这家濒临破产断粮的军工厂,这区别就太大了,所以……今天主编提到的这个点,你把公司注册在蓉都,公正公平的做买卖,照章纳税,我想就算要调整政策也挑不出刺来吧。」

其实他说来都不敢肯定,慢慢皱眉。

让卫东哈哈一笑:「那就还要绝不行贿受贿搞不正之风,反正得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站着把钱赚了,是这个意思吗?」

八九十年代甚至往后二十年的内地市场,做生意不搞点人情世故丶旁门左道简直不可能。

但似乎这时候已经抢到先发位的让卫东有底气说这句话了。

「我比老金大几岁,但比他看起来老很多,就因为我到雪区支边了几年,有大量的时间面对荒无人烟的恶劣环境思考人生。」于松海也放松些:「所以感悟出来句话,如果你有欲念,那就无法生存下去,如果你心如死灰,也同样无法生存下去,所以我会认真注意观察你的买卖,却不会参与获利。」

让卫东不懂就问:「解释下?我农村娃没那麽高的文化修养,谁没点欲望呢?」

于松海嗯:「其实就是你领悟的这个状态,如果充满了狂热的贪欲丶野心,全都顺着欲望去做迟早出事,但如果自己都没有动力去拼搏,当然也会泯然众人,得掌握好这个度。」

让卫东认真想了想,竖大拇指感谢对方的指导。

也终于透露了自己的关键思路:「所以我就想跟着老尤做事,把他那些奇思妙想脚踏实地的做出来,也算是种把握好度了。」

于松海彻底哈哈大笑:「怪不得你老是催着想让他尽快出来。」

让卫东叹气:「他这麽喜欢搞大场面,我多存点钱也方便他捣鼓嘛。」

这时候大货车已经拐进省大,在高校都没什麽门卫的年代,外来车辆随便穿行,但这卡车还是太醒目了,好多学子都看。

于松海好不容易忍住笑,终于给让卫东透露了两个重点信息。

「老冯作为主编最近跟的题材就是蓉都电子电器设备,各种厂子参差不齐,多数一路亏损,现在都不知道能不能挺过去,但里面有军工产线上做雷达丶做通讯机这些重要电子设备的企业,所以你那点卖收录机的经验,能不能跟他们交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