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门内,李仪中坐在左首位,陈靖崇坐在右首位,刘继隆则是坐在主位。
李仪中的身后是他带来的两名校尉和四名旅帅,陈靖崇身后则是张昶丶马成丶李骥丶耿明等人。
酒居延在祁连城备边,郑处则是在龙首山防备回鹃。
面对张掖传来的消息,刘继隆简单扫视了一眼捷报内容,然后又拆开了其它两封书信和一份帛书。
看完之后,他才举起捷报导:「伊州大捷,节度使率军趁大雪收复伊州。」
「好!」
尽管已经知道具体发生了什麽,但当刘继隆亲口说出的时候,众人还是不免叫了声好。
对此,刘继隆放下捷报,拿起两份书信道:
「这两份书信说了不少事,其中一件事是节度使率军收复伊州后,西州丶庭州等地回鹃纷纷举兵响应,仆固俊和安宁分别围攻西州与庭州。」
「除了他们,西边的于阗和南边的仲云也纷纷响应我军,驱逐了城内的吐蕃人。」
相比较伊州大捷,这两封信的内容无疑更让人激动。
这代表吐蕃的残馀势力被彻底扫荡出西域,他们西边再也不会有吐蕃势力的威胁了。
当然,这只是众人的想法,而非刘继隆的想法。
「西州安宁丶高昌仆固俊丶安西庞特勤这三股西域回鹃势力都向我军上表称臣,愿意奉大唐为正朔。」
「这其中,安宁与仆固俊献上了西州图籍,但是—」
刘继隆扫视一眼众人:「不要以为他们献上西州图籍就是我们的人,别忘了甘州的称勒。」
他提醒了众人,曾经的称勒也与他们结盟,结果结盟没过几天就选择了入寇。
「这群胡人记打不记吃!」
「一群胡杂,我看日后他们迟早也要入寇伊州和沙州!」
「日后打通河陇,一定要将他们压服!」
「对.—」
刘继隆的一番提醒,立马让山丹诸将对西域的回鹃人警惕了起来。
不过不等他们有所防备,刘继隆却又凝重道:「两封信的最后一件事,便是张长史前往了居延泽,准备与甘州回议和——.」
「议和?!」
「这群胡杂根本不守信用,张长史怎麽能以身犯险?!」
「没错,当年回就欺诈过杨北庭,如今———」
「好了!」刘继隆沉声打断这些乱七八糟的猜测,同时将手中两封信放下。
「称勒虽然贪婪,但终究不是蠢货。」
「他虽劫掠张掖,但也吃到了苦果。」
「劫掠张掖的代价便如此之大,他难道会愚蠢到对张长史下手吗?」
「此次议和,多半会成功,但即便成功,我山丹也当对他们有所防范,这便是我要告诉你们的事情。」
说罢,刘继隆扫视众人,众人纷纷朝他作揖,表示将他的话听进去了。
见状,刘继隆这才开始准备下一个话题,而坐在左首位的李仪中看着众人的变化,倒是不得不佩服刘继隆在这群人心中的地位。
陈靖崇他们对刘继隆几乎是无条件的信任,无论刘继隆说什麽,他们都会选择听信。
李仪中也庆幸自己没有和刘继隆争权的行为,不然他免不了要惹一身骚。
经过大半个月的相处,李仪中也明白了刘继隆到底想干嘛。
对于他以战养战的想法,李仪中只能说十分大胆,换做是他肯定不会这麽做,而是老老实实守着山丹城,等待日后河西东征凉州。
不过这也说明他来对地方了,就刘继隆这种想法和行为,他不愁没有功劳。
刘继隆早已和他商量过,只要他老老实实守城,到时候不论如何,都会在文书中记他一功,而这就是他想要的。
想到这里,李仪中也彻底躺平了,他只要守好祁连城丶龙首山和山丹城就行,其他的交给刘继隆。
在他这般想着的时候,刘继隆拿起了最后的帛书。
面对这张帛书,所有人正襟危坐,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是敦煌派出的擢升文书。
尽管擢升的人不是自己,可这种时候要是不敬,那难免落人口实。
「擢山丹折冲府为上府,昔山丹别将刘继隆擢二级,任山丹折冲府左果毅都尉,李怀中任右果毅都尉,酒居延任别将———」
一张帛书,其内容包含山丹大大小小数百人的擢升。
刘继隆任左果毅都尉,酒居延任别将,陈靖崇丶马成等人任校尉,斛斯光任队正等任命不绝。
除此之外,参与祁连城丶张掖之战的兵卒擢一级。
斛斯光升任队正,除他之外许多兵卒也担任了伙长丶队正等官职。
不过山丹并没有那麽多官额,因此敦煌的意思是名义擢升,但依旧领着原来的兵额。
待日后兵额增加,再委任实职。
不然按照此次擢升后的兵额,山丹起码要有五千多兵卒才够这群人统帅。
一份帛书,看得李仪中那边校尉丶旅师眼睛发红,没有人不羡慕刘继隆这边的人。
要知道他们能担任校尉丶旅帅,基本都是靠熬上来的,而刘继隆这边许多人都是在几个月内作战升上来的。
跟着刘继隆升官,这句话还真不是一句虚言。
「嘿嘿,如今我们也是当上校尉了。」
「咳咳,今日得去果毅府上杀两只肥鸡来尝尝。」
「你个馋鬼,城中家禽迟早有一天要被你们祸害光。」
「有本事你等会别吃—」
陈靖崇这边窃窃私语,刘继隆看他们浮躁的模样,不免咳嗽道:
「好了,事情便是这些,也都别高兴太早,官职虽然上来了,但重要的还是带兵打仗的能力。
「我不管你们是当上了别将还是校尉,总之军营内的扫盲课还得照常去上,
训练还得亲力亲为。」
「平时多流汗,战时方能少流血。」
面对刘继隆的提醒,众人纷纷打起精神来回应。
见他们态度端正,刘继隆也就没有继续说他们,而是说起了正事。
「还有半个月就是正旦了,正旦休假三日,另外城内宰羊五百只,军民皆往军营吃大锅饭。」
「这件事情,陈靖崇你与崔恕安排好,莫要出了乱子。」
「末将领命!」陈靖崇沉声作揖,十分认真。
瞧他如此,刘继隆便不好再说什麽,简单吩咐几句后便让众人退下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继隆照常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每日早上去军营监督训练,午后去城外检查水利和土壑丶育肥等事宜。
到了夜晚他也不曾休息,而是在屋内认真练字,时不时去军营查看扫盲进度军队扫盲进行了两个多月,大部分兵卒都已经能说上几句官话,更是能流畅书写出自已姓名丶籍贯和所在队伍,识字近百。
这进度并不快,因为白天直白们还得忙碌县衙的事情,留给扫盲班的学习时间也就午后的两个时辰。
由于人口影响着生产,因此山丹的采矿丶造纸等各行业产量都极为有限。
山丹想要发展的好,人口是必不可少的手工业生产力,所以刘继隆一直在等待开春,等待鄯州的那五六千汉人到来。
时间一点点流逝,随着军营内摆满了桌椅板凳,大中五年的正旦节也随之到来。
没有鞭炮丶没有红包丶甚至可以说没有什麽喜庆的颜色,有的只是挤满校场的人流。
五百只羊被处理乾净,通过烹煮丶煎炒丶火烤等烹饪方式搭配去年入秋前准备的菜乾端上餐桌。
山丹三千多军民们在欢声笑语中,迎来了新的一年。
麻布丶粗盐丶河西犁丶锄头等崭新的物资在这一日被发放,尽管他们的生活算不上富裕,可比起吐蕃统治下的曾经,如今的日子堪称盛世。
他们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穿上汉人的衣服,戴上汉人的头,说着汉话丶写着汉字,不用再顾忌异族的眼光。
面对如此场景,曾为牧奴的刘继隆深有感触。
在他的号召下,所有人举起了手中的羊肉,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从清晨到正午,所有人都吃撑了肚子,几乎都是弯着腰离开的。
不过所有的物资消耗都需要填补,而这被宰杀的五百只羊,也将以别的方式填补。
凉州作为河西第一重镇,所有的物资都将从它的身上填补出来,而这就是刘继隆敢如此「奢靡」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