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你在反驳我?(1 / 2)

第170章 你在反驳我?

鄯州,是陇右节度使的治所,这个地方在后世不怎麽出名,重要程度也不高但是在大唐,它同时又是陇右道的治所所在,是关中以西,非常重要的一个军事中心。

李瑁就是要来这里。

从长安一路抵达鄯州,耗时二十一天,本来可以更快一点,但是在路上,李瑁处置了十个人。

这十名飞龙禁军也没有什麽大的过错,只是跟不上队伍的行军速度,便被李瑁在会州的时候,交给当地兵曹,削夺军籍,由会州兵曹参军安排人,流放至安西成边。

军纪的严明就体现在,不看情理,只看法理,无论是什麽原因,你跟不上行军就是犯律,必须处置,如果不处置你,其它人容易有侥幸心理。

这一路上李瑁也是相当苦逼,前半段行军算是中规中矩,但是后半段,李光弼丶武庆丶杨思危丶李晟等人在他的吩咐下,刻意提速,对于他一个从未来过西北的人来说,也是非常艰辛的。

毕竟他跟那些飞龙禁军没啥区别,平时也是吃喝玩乐,跋山涉水无疑是一场苦行。

但是他咬着牙挺过来了,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他要是表现出丝毫疲弱之态,还怎麽管理下面?

李瑁觉得自己的屁股上都快起茧子了,骑了这麽久的马,跨部和裆部非常难受。

八月初五,鄯州城在望。

李晟回到老家,非常兴奋,策骑凑至李瑁跟前,笑道:

「整个西北,最坚实的城池是凉州,接下来就是鄯州了,殿下你看那些城墙石,皆是初唐时从陇西运过来的大青石,外墙光滑无匹,难以落脚,内城凿有步阶,内驻临洮军,领兵15000人,战马8000匹,兵马使为安思顺,前右羽林大将军安波注之子,身兼莫门军兵马使,是陇西藩镇,兵力最盛的一名将领..:..

这里属于祁连山南麓,峡山环曲林木繁茂,海拔又高,隔着鄯州城,可以望见远处红崖飞峙,景象壮观。

李瑁本以为,这边应该人烟稀少,但事实绝非如此,官道上人来人往的商旅以及兵马却是络绎不绝,所经过的军镇村落也是异常热闹,无处不在彰显着,这里其实是一个非常有人气的地方。

李晟方才之所以提到安思顺,是因为眼下在城门口迎接李瑁的,就是这位陇右猛将。

「处置使一路辛苦,节帅正在衙内等候,请!」安思顺朝李瑁行礼过后,抬手请李瑁入城。

这个人的长相,有着地道的粟特人特徵,白色的皮肤,绿色的眼睛,褐色的卷发,高鼻深目丶体毛稠密,一名地道的白人大帅哥。

是的,粟特人在人种学上就是属于白种人。

但李瑁并不会觉得惊奇,因为长安的粟特人也非常多,比安思顺帅的大有人在。

进城之后,李瑁便一直在打量着城内的各色行人。

这里与长安城内的景象,有着极大的区别,所见之行人,大多皮肤粗糙,仿佛是被西北的风霜雕刻出来的刻板面容,大多人脸上都有厚重的皱纹,他们操着浓重的地方口音,嗓音粗大。

过路之军士,也是一个个面色肃然,眼神坚毅,即使是微笑谦卑之时,都仿佛自带杀气,与李瑁身后白净壮实的飞龙军,对比鲜明。

但是任谁分辨,都会觉得这些黑漆漆的瘦子,要比飞龙禁军能打的多。

「这才叫健儿,」

武庆是近卫出身,自翊武艺高强,但是见到陇右军士迎面而来的狠厉之气,

也是颇为感叹,心中更是为大唐边境有这样的儿郎们成卫,感到放心和骄傲。

李光弼也是一脸心神向往,他有心走他爹的老路,在军中建功封侯,自然希望摩下带着的是像陇右军这样的强兵。

「殿下已至鄯州,卑职即刻就要赶赴凉州,等到家父之事安排妥善,卑职会立即返回,」李光弼要道别了,他需要去见他爹最后一面。

李瑁点了点头,只是选下四个字:

「一路保重。」

他对待下属,有时候非常冷酷刻板,有时候又显得平易近人,这是分时候的私下里可以随意一些,但公主场合,李瑁需要维持他高高在上的威严。

公和私要分的很清楚。

「鄯州城真不小啊,难怪能驻扎那麽多军队,」郭子云骑在马上道:

「我没有来过陇右,还以为鄯州城多半与其它州城差不多,没曾想城池更大,人口更多,这里怕不是有七八万人。」

前方引路的安思顺听到这句话,嘴角不经意的撇出一丝鄙夷的弧度。

军方也是有鄙视链的,朔方丶陇右丶安西丶河西,虽然也互相看不起,但毕竟彼此清楚,大家差不了多少,但是对内地的府兵,那是完全鄙夷。

正常情况下,郭子云以为对方听到自己的疑问,会好好的解释一番,但是人家安思顺压根就没有搭茬。

这就是藩镇官场与内地官场的区别。

军中的风气向来是直来直往,与内地的官场问话是不同的,没有那麽多人情世故,你想知道什麽,你得问我,你不问,我就不说。

「这里有多少常驻居民,」李瑁开口问道。

安思顺这才放缓速度,声音刚健有力道「八万九千人,其中驻军就占了一万五,还有各类官员家眷,节帅的家眷幕僚就多达八百人,如今已常居于此。」

李瑁点了点头,又道:

「吐蕃的骑兵数量,大概在多少?」

安思顺答道:

「本来就不多,每年还在递减,如今能战之健马,应不超过两万。」

郭子云等人纷纷发笑,多少有点嘲笑吐蕃的意思,这让安思顺非常不满。

李瑁沉声道:

「兵种单一,自然战术单一,看样子吐蕃的战法多适宜大规模步兵作战,必然会设法规避我大唐骑兵,我战马虽多,但也怕无用武之地。」

哟,还是个懂行的?安思顺笑道:

「处置使说的没错,吐蕃人不擅骑战,其军中虽有擅骑之吐谷浑人,但远不如我大唐铁骑,所以近些年来,他们一直在有意削减骑兵数量,与我交战时,多选不利骑兵冲击的峡谷山川之地,这让我们的骑兵难以发挥优势,他们甚至还卖给我们马。」

李瑁微笑点头。

别看大唐和吐蕃眼下关系紧张,但彼此之间的贸易也是从未间断的,即使发生大规模交恶,仍是有私人来外两地之间,贩卖货物。

整个华夏史,我们只是屈辱了一百多年,剩下的近两千年都是全球霸主。

所以在其它国家的历史上,我们是盛气凌人的坏蛋,是侵略者,是抢夺者。

那句话怎麽说来着?称霸千年一笔带过,屈辱百年分上下两册。

在吐蕃人眼里,他们是被大唐欺压的老实人,每年还要进贡,最高首领赞普,还得大唐承认才行,屈辱的不要不要的。

而在大唐这边,又觉得吐番真是个王八蛋,动不动就跨境小偷小摸,烦不胜烦。

节度使的帅府非常好认,就在城中心,门前树六。

六便是六面军中大旗,古者天子六军,诸侯三军,今天子十二,诸侯六军,故蠢有六以主之。

六军便是中军丶右厢前军丶右厢右军丶右虞侯军丶左虞侯军和左厢左军。

皇甫惟明率领一干陇右大将,眼下就在府门外迎接。

半年不见的杜鸿渐,上来为李瑁牵马。

李瑁拍了拍对方的肩膀,递给杜鸿渐缰绳,然后登上台阶。

他的级别,还不足以让节度使降阶而迎,皇甫惟明见到李瑁后,说话也非常简洁,只有一个字:

「请!」

这就是节度使的威风,这是人家的地盘。

强龙不压地头蛇。

李瑁抬步迈入节帅府高大的门槛,龙行虎步,双手拇指插放在腰间的碟(dieie)带当中,目不斜视,不怒自威的走过前院。

他这个级别,必须注重举止,走路稳健与否,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气质。

有些人的高深莫测是装出来的,有些人则是天生的,就像三星那位,怎麽看都是个狠人。

皇甫惟明就是这副模样。

他跟着李瑁背后,一直在仔细的打量着,步伐的节奏,肩膀是否晃动,腰杆笔直与否,下颚是高是低,他都要看到清清楚楚。

通过一个人的外在,有时候是可以判断出这个人到底是怎样的品行。

皇甫惟明特别想知道,出嗣之后的李瑁变化如何,毕竟他从京师传来的消息已经知道,眼下的隋王与当年的寿王,判若两人。

「请!」

皇甫惟明还是只有一个字,请李瑁在大厅内的主位坐下,而他就隔着一张方几,坐在李瑁对面。

两人相对而坐,其馀众人则是坐在下面。

「处置使一路辛劳,不知道接下来,你打算巡查哪个方面?」皇甫惟明淡淡道。

李瑁笑了笑:

「先至陇右,又恰逢大战在即,自然是巡视军中,当然了,边关就不去了,

免得给将士们添乱,不过陇右当下的部署,还请皇甫节帅为我详解一番,毕竟我西行之所见所闻,圣人将来都是会过问的。」

他真正的任务,是办盖嘉运,但不能表现出来,陇右跟河西是兄弟藩镇,彼此之间联系紧密,免得传到河西,让人家盖嘉运早做准备。

虽然李瑁认为,盖嘉运大概能猜到自己此行的自的,但猜测跟确定,毕竟是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