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汉中之於关中(2 / 2)

圣人乐意,李林甫自然也批的痛快,任命诏书很快便送到了李璃手上。

「你今天第一天来,我带你引见一下诸君,」李瑁在金吾卫的议事中,

朝李璃道:

「我也很忙,平日不常来这里,我可是丑话说在前头,你可不能学驸马啊?」

坐在下面的张咱闻言一愣,冷哼道「我比隋王更忙。」

这是今年他第二次来金吾卫公,第一次是杨话上任,这一次是李璃上任,不得不给面子。

李璃呵呵一笑,扫视了堂内诸人一眼,点了点头:

「圣人诏命,自不敢懈怠。」

接下来,李瑁为他一一做介绍,李璃也以其多少带点豪侠气的性格,很快与与人攀谈了起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李璃今年也才三十岁,闲散了三十年,他不像大哥李一样,还担任过太常寺卿。

其实以前他也有过入仕的念头,或者说,宁王一直在逼迫他做官,但是李璃在内心经过一番激烈的挣扎之后,还是决定继续闲散。

原因是,他想活着。

不是怕当官得罪人,被人搞,而是怕自己的身体扛不住公务的劳累,因为在他们家,别看他排行老六,实际上现在是老四了。

老大李丶老三李琳丶老四李,下来就是他了,中间的老二老五已经死了,关键这两人不是早天,还都在任上病死的。

他们这六个,都是一个妈,就是元妃了。

从李璃往下,就都是宁王的妾室所生,史书载:宪子十九人,其闻者丶嗣庄丶琳丶璃丶珣丶璃丶丶挺丶管丶璀等十人,历官封袭。

宁王不像李隆基,他很在乎嫡庶之别,所以老六李璃以下的那些儿子,

他并没有怎麽当回事。

儿子多了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现在宁王快不行了,所以李璃觉得自己再赖在家里啃老,也不是一回事,所以被李瑁这麽一摄,自己就入宫要官去了,而且点名右金吾翊府中郎将。

李隆基本来是想给的高点的,窦那是他那个不够意思的舅舅的儿子,

李璃那是谁?让给自己皇位的亲大哥的儿子,能一样?

但是李璃的理由也很充分,刚做官给的太高他怕干不了,给圣人丢人,

想先从基层做起。

窦的官职对于人家来说,就是个基层。

基哥非常欣慰,特意交代了,等李璃历练一两年,就要给他升官,还嘱咐李林甫:朕要是忘记了,你记得提醒朕。

历史上,李隆基在逃往四川的路上,经过汉中时,册封李璃为汉中王,

加银青光禄大夫,汉中郡太守,将这个超级关键的位置,交给了李璃。

这个地方可谓重中之重,天下要冲,地理上与川蜀一脉,但是政治上,

必须倾向关中,大约从宋朝开始,这个地方已经划归陕西地区管辖。

为啥?汉中要是归了四川,四川要是起了乱子,关中遏制不住,但如果汉中归陕西,那麽便可做为前沿阵地,长驱直入成都平原。

还有重要一点,就是当时安史之乱爆发,两京走廊生命通道基本瘫痪,

武关道重镇南阳,又处于激烈的争夺当中。

那麽当时唯一可以供给关中的运粮线路,就只剩下了上津道,也就是经长江丶汉江,进入襄阳,再由襄阳转运至金州(安康市)或商州(商洛市),最后由李璃运至扶风以助军。

基哥危难关头,这样要命的位置不是绝对信任的人,肯定是不敢给的。

所以李瑁对李璃的能力,是完全有信心的,他不是不能干,只是不想干。

安顿好了李璃之后,李瑁便入宫了,继续开始了他在皇城的溜达时光。

因为有大捷,基哥最近的心情很不错,常常在杨玉环面前谈论起他的丰功伟业。

毕竟从他继位至今,在对外战事上,基本没怎麽吃过亏。

单以这个角度而论,似乎他真的很牛逼,但是从气候角度思考的话,就会得出另外一个结论:大唐的外敌其实并没有怎麽用力。

所以史书上会有一种说法,开元天宝无强敌,

其实不是敌人不够强,只是日子还能过得去,都没玩命。

杨玉环不懂这些,加上又在给自己的侄女谋划,自然卖力的配合着李隆基,正如马丽在小品中那样:

哦o.::

噢?..

奥o.:

她现在也摸透基哥的性子了,这是一个顺毛驴。

五月十八,崔氏进宫了。

就在花萼相辉楼。

「抬起头来让朕看看,

李隆基右手揽着依偎在怀里的杨玉环,笑呵呵的看向下方的崔家小姑娘崔氏得了李瑁等人的提醒,心里也一直在默默的提醒自己,千万不要直视圣人。

只见她微微抬头,但是眼皮却是查拉着往地上看。

她不单单是眼睛不爱眨,她的眼珠瞳孔的比例也跟人不一样,反正看起来有点特别,但绝对是个正常人,只是会让人觉得,在被瞪视。

这种眼神并不罕见,出现在掌握权柄的官员身上,不会让人意外,但长在一个小丫头脸上,就有点.....

不过即使如此,李隆基仍然觉得无比惊艳:

「此女端的不俗,杨氏出美人,朕至今日方知。」

杨玉环顿时撒娇道:

「三郎是在说,臣妾不够美吗?」

「哈哈......」李隆基授须大笑:

「朕称赞的便是太真,观此女不难想见,太真的长姐容貌亦是不俗。」

杨玉瑶听了,赶忙道:

「姐妹当中,论姿容才学,无人可出玉环其右,圣人得了最好的,却还不知足吗?」

「三娘又在打趣朕,」李隆基哭笑不得的指了指杨玉瑶,随即又看向一起来的杨绛:

「十娘近来久未入宫,可是有家事牵绊,不能来陪朕的太真?」

杨绛赶忙行礼道:

「回圣人......」话还没说完,就被高力士打断道:

「贵人怎麽称呼呢?您忘了圣人的敕文了?」

杨绛一愣,先是抬头看向李隆基,见对方微笑不言,这才赶紧改口道:

「回父皇,家中事务繁琐,如今四娘又有了身孕,臣妾自是应多担当一些,不像三姐,大闲人一个,自然能常入宫中陪伴阿姐。」

「哟...·.我怎麽闲了?」

已经在兴庆宫相当吃得开的杨玉瑶顿时笑骂道:

「是谁辛辛苦苦跑回河东,将素娘(崔氏)带来长安的,好嘛,我这是吃力不讨好啊。」

说着....杨玉瑶转向李隆基道:

「圣人给评评理,哪有她这麽说风凉话的?」

李隆基捧腹大笑.

三姐妹当中,杨玉瑶就是那个活宝,活跃气氛的本事相当过硬,杨玉环则是集万千风情于一身,属于微表情微动作便可以让李隆基欢欣雀跃的大宝贝。

至于杨绛,就是那个被杨玉瑶拿来挖苦的,三人各有角色,分工不同,

却恰到好处的,每每都能让李隆基眉开眼笑,心情愉悦。

「这个豪妇,怪不得长安现在都称你豪荡呢,」李隆基喘气笑道:

「你呀你,欺负自已妹子倒是有一手,小心十八郎不饶你。」

「我怕他?」

杨玉瑶叉腰笑道:

「有圣人给我撑腰,十八郎他都不敢跟我说一句重话,若不是因为圣人,我哪敢指派十八郎啊?」

「噢?」李隆基拧着眉毛笑道:

「你指派他什麽了?」

杨玉瑶撇了撇嘴,道:

「如今圣人赏了我宅子,自是不缺住的地方,但臣妾家底薄,想要在长安衣食无忧,总是需要些进项的,所以我请十八郎帮我找块好地段,做点营生。」

杨玉环顿时眉:

「丢人现眼!你一个妇人要那麽多钱干什麽?还找营生?那是你该做的事情吗?」

「切~~~就是......」杨绛捧眼道。

李隆基和高力士同时大笑。

贵族们对于商人这一行当,是非常鄙视的,因为商人连田都没有,还不如农户,因为做生意有赔有赚,赔钱了家里又没田,那不得喝西北风?

杨玉瑶被亲妹妹挖苦,顿时装出一副委屈的表情,朝李隆基诉苦道:

「有些人啊,仗着圣人的宠爱,锦衣玉食,不知人间疾苦,长安这是什麽地方?天子脚下,圣人天威照耀的地方,我一个没了丈夫的妇人,还带着一个儿子,我不想点办法,我娘俩早晚有流落街头的一天。」

李隆基拍腿大笑,他实在是太喜欢杨玉瑶这个活宝了,任何小事在她这里都会被形容的非常夸张,却文让人忍俊不禁。

「这个三娘..—..朕是服了她了.....」李隆基抓起一个抱枕扔了过去,笑道:

「随你随你,你想做什麽做什麽,告诉十八郎,就说这是朕的旨意,他必须帮你。」

杨玉瑶撇嘴一笑,得意的挺了挺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