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无情无义的孽障
回到道观的李瑁,并没有询问玉真公主,刚才谁来过延生观,玉真公主也一点没有要告诉李瑁的意思。
正常,这种事情,看透不说透,要装糊涂的,李瑁和她的姑姑之间,该没有熟悉到可以谈论这种事情的。
王维早年,是一定被玉真公主潜规则了,至于李白,说不准,至少他和玉真公主之间,应该没有实质性的发展。
否则改籍入宗室的事情,也不用李瑁来操心了,玉真公主一句话就能办了。
宗正卿李琳那边,李瑁打过招呼,李彦允那边,李瑁也打过招呼,现在只需将李彦允的族谱档案,悄咪咪的交到李白手上,剩下的就看李白自己了。
窦在李隆基这里最大的情面,就是他爹窦希,他爹是基哥的亲舅舅,但是已经死了。
而窦的亲娘薛氏,不但在基哥这里一点面子都没有,甚至基哥非常讨厌这个亲戚。
因为这老婆子从前,没少说过基哥母亲的坏话,就连他那个舅舅,其实也不是什麽好鸟,从前并没有给基哥提供过任何帮助。
她来给窦求情,那是适得其反,李隆基一点不在意自己会不会语气过重,将这老妇人气死。
气死就气死,早就盼着你死了。
打发走薛氏之后,李隆仍是没有消气,怒冲冲的在殿内来去,口中骂道:
「看见没?有些外戚就是这麽不要脸,朕登基之后,看在太后的情面上,厚待他们,四个娘舅,一个国公丶一个冀国公,一个毕国公,他们当年还想让儿子世袭?力士啊力士,你见过这麽不要脸的吗?」
高力士在一旁点头道:
『窦家好像一直就是这副德行,共富贵不能共患难,三位国公在世时,
名声本就极差,时人多称其贪鄙,仗着圣人,没少干坏事。」
李隆基的母亲窦太后,当年是被武则天秘密处死的,事后,他的三个舅舅包括姥姥姥爷也都受到牵连,死的死,流放的流放。
后来李旦登基之后,窦家才被平反,从岭南返回了长安,他们回到长安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爵位。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被李隆基的妈牵连了,才遭了此难,而李旦当时又追谥窦太后为昭成皇后,窦氏三兄弟便以国舅自称。
但是李旦可不惯着他们,因为李旦压根不认他们是小舅子,也特别看不顺眼。
要爵位,没有!要钱,也没有!你们要不要这个皇位啊?
直到李隆基继位,他们又来索要了,基哥是个大方人啊,一口气全封了,本想着就此打发了。
好嘛,没曾想只是一个开始,窦氏兄弟得陇望蜀,欲壑难填。
「现在好了,朕那些舅舅都不在了,朕还以为能清净几年,你瞧瞧,小的又来了?」李隆基不停的朝着高力士发牢骚道。
因为高力士是亲身经历者,基哥与他那几个舅舅的爱恨情仇,高力士全程作陪。
人家薛氏今天来,只字不提窦被处分的事情,而是要爵位,希望儿子袭毕国公,如果袭了国公,职位还不是轻松就能搞定?
李隆基可能给吗?宗室承袭都会降爵一等,你他麽一个外戚,想要世袭?
「卢奂这件事办的很好,告诉他,今后的考课就得这麽来,」李隆基怒道:
「将那些个尸位素餐的蠢货,都给朕踢出去。」
高力士心知圣人是在说气话,闻言笑道:
「右相近来,时不时的便会提起恶钱的事情,老奴观之,他是想在这方面有所动作,今年陇右和朔方都有战事,右相捉襟见肘,是不是给他个提醒,让他在可控范围之内,适当的打击恶钱流入?」
他以前可不会这麽明着帮李林甫说话,之所以有今天这番话,一来,财政确实艰难,花钱的地方太多了,李林甫扛不住,再者,严挺之在他和李林甫中间,起到了缓和作用。
李隆基皱眉思索片刻,点头道:
「今后若是见到他,适当透露一些口风,可以节制,但不要闹的太大。」
「老奴明白,」高力士点了点头。
皇帝给宰相下命令,都不走正规渠道,而是以高力士做中间人,含蓄委婉的吐露心意,这样一来,基哥等于撇乾净了,出了事都是李林甫的锅。
他难道不知道恶钱的问题有多严重吗?这是他的大唐,大问题小问题,
他都门清。
根结在于,有些问题压根解决不了。
足球改革几十年,越改越倒回去了,换了多少领导,换汤不换药啊。
李隆基也担心动作太大,导致货币体系出大问题,货币出问题会直接影响民生。
而民生有一个临界点,过了这个点,就是造反。
严武的案子已经结了,这小子重新恢复了往日的潇洒,继续穿着金吾铠甲,在长安巡查。
他不担心被暗算,因为巡查的时候,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队人。
长安城内,没有上令,敢对金吾卫动手,那就是造反,何况他的案子中书门下都定案了,侯莫陈超胆子再大,也绝不会暗杀他。
吏部尚书之子,你杀一个试试看。
「中候,我刚从靖安坊过来,河北一个姓崔的小杂种,昨天进了公主府,逗留近两个时辰,」一名金吾卫赶来汇报导。
正在巡查的严武顿时皱眉:
「驸马还在太原没回来,咱们可得盯紧了,如今长安城内参加科举的士子不在少数,很多没有举人身份的,便会琢磨着拜访宗室贵胃丶高官重臣投碟自应,那个姓崔的多半也是这样,但是咸宜公主府上,不是不接这类投碟吗?」
金吾卫张五郎笑道:,「问题就出在这呢,咸宜公主从未掺和过科举士子的事情,今朝还是头一次,关键驸马正好不在家。」
大唐的公主当中,你想找个不乱来的,是非常不容易的,有时候不是她们的人品有问题,而是地位太高,欲望膨胀,在某种特殊的情境下,就会忍不住生出偷吃的念头。
众所周知,偷尝禁果这类事情,一旦开了头,可就停不下来了。
「那个姓崔的模样如何?」严武问道。
张五郎答道:「身材高大,模样很周正,像儒生,偏又有股子军将的威猛之气,好像还是博陵崔。」
「那便是儒将之风了,」严武笑道:
「博陵崔氏,常出文宗美才,这小子绝对不一般,何处落脚打听清楚了吗?」
「放心,打听的明明白白,」张五郎道。
严武拍了拍腰间横刀,道:
「走,咱们会会他去。」
站在他的角度,是绝对不能让咸宜公主包养男人的,这一点,隋王三番五次的警告过他们,要不然大家也不会重点盯着靖安坊,尤其是驸马不在家的时候。
咸宜公主还年轻,她这个年纪不叫如狼似虎,而是欲求无度,来多少都能顶的住,身体各项机能都处在顶峰。
大多的公主,还就是这个年纪出的事,所以李塌一直非常担心妹妹给杨洄戴绿帽,她们夫妻关系要是崩了,对李瑁没有好处。
严武心里也纳闷,公主长居京师,怎麽可能认识河北人呢?
士子投碟自应,也是需要中间人介绍的,不然你的行卷只会被当做垃圾扔掉,怎麽可能让你进那个门?
所以严武很小心,在探不清对方虚实的情况下,他绝对不会乱来。
眼下的长安,寒门士子大多都住在各里坊的客栈,住宿费用是有优惠的,朝廷补贴,这一点确实非常人性化。
那些豪门士子,则是大多在京师都有可以投靠的亲戚,不用去客栈里拥挤。
长安县,延福坊,延福客栈。
听名字就知道,这是官方旅店。
严武先是等在外面的街道上,然后派人将客栈管事的品子叫来,询问道:
「那个博陵崔郎,是跟着河北的贡品一起进京的?家里情况是不是不太好?」
管事的品子,其实就是官宦子弟担任没有品级的临时工,大多都很年轻延福客栈这位姓苏的捉钱品子,就很年轻,算辈分,应该是苏震的族侄。
只听他解释道:
『虽是博陵崔氏出身,似乎是小宗破落户,我看他在客栈内日常开销非常拮据,可见家资堪忧,是个没钱货。」
严武皱眉道:「他平日里常出门吗?都去哪里?」
「不常离开,因为他在长安并无亲友,也就今日,出去三个时辰,至于去哪,我又没跟着,不知道啊,」品子答道。
严武点了点头:「行,大概有数了,哪个房间,我去见见他。」
在品子的带路下,严武进入客栈,七拐八拐之后,进入一处椅角晃的院子里,两侧各有四个小房间。
院子里,正有一伙人围着一方磨盘在聊天,乡音嘈杂,严武也听不懂他们在说什麽。
「哪位是河北崔郎?」严武握着刀柄,仰头问道。
其中一人答道:「崔郎如厕去了,金吾请捎带片刻。」
严武点了点头,就这麽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等着对方拉屎回来。
不一会,院外进来一个人,严武下意识的转过头去,目光落在对方身上而那人此刻也在打量着严武等人。
「看什麽看?什麽身份,也敢盯着金吾卫打量?」严武身边的张五郎脸色不善道。
那人笑了笑:「眼晴长在我脸上,某想看哪就看哪。」
张五郎冷笑道:
「长的就像个刺头,说话更像,锁走锁走。」
严武一愣,赶忙拦住对方,随后朝那人问话道:
「我们是右金吾巡检游奕,近来京师人多杂乱,只是例行盘问,你别紧张。」
那人笑道:「某并没有紧张,上差有事盘询,只管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