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惟明直接将手里来自中书门下的发文扔在一边,脸色阴沉道:
「本帅也应再奏圣人,痛陈利害,河西盖嘉运必须协防,这次不同以往,敌军兵力过盛,恐以陇右之力,难以防御。」
我愿署名同奏,」杜希望一脸恳切道:
「还需再请太子帮忙力争,军国大事,兹事体大啊。」
皇甫惟明神情凝重.:::
陇右这边,局势紧张,皇甫惟明已经紧急调动兵马,沿线布防,并派人前往河西节帅衙署所在的凉州,通知盖嘉运调兵防范。
吐蕃与大唐的战争,归根结底在青海和西域,准确点说叫做资源,因为吐蕃那个地方资源相对匮乏,而青海地区做为水草风茂的天然牧区,自然是他们所惦记的。
两边只要开打,原因只有一个,吐蕃内部资源不能自给,内乱的可能性大增,必须对外输出矛盾。
两边不打的时候,那自然是因为吐蕃的日子还能勉强过得去,只要日子还能过,谁都不愿意主动挑起战争。
因为战争是非常大的变数,一个操作不好,会影响皇权的统治力。
而每年从五月开始至十月之间,是大唐与吐蕃边境关系最紧张的时期,
因为这个时候麦子熟了,水草丰茂,牲畜肥肉厚,是打劫的绝佳时机。
所以皇甫惟明非常清楚,吐蕃用兵,就在四月份,留给他的时间只有不到三个月了。
为了彰显军情紧急,从西北方向而来的驿卒,一日三报,陇右的军情急奏如雪般飞入长安。
严武的事情,在二月中旬的时候,依然没有一个清晰的眉目。
很多证人都还没有抵达长安,侯莫陈超府上下人的指正,因为严武的矢口否认,而无法做为定罪证言。
要给一个人定刑,需要关键证据,只要有人真的看到严武杀死侯莫陈三娘,严武就算不认,也无法逃避。
但是陇右的军情,已经抵达。
眼下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事情了。
勤政务本楼,
李隆基召见了一班大佬级人物,商量边境军事。
「吐蕃内部兵力过众,分属卫如丶约如丶叶如丶如拉统之,辖下六十一东岱,每年一会盟,去年的会盟是在十一月,紧接着皇甫惟明便上奏,石堡城外围出现大量铁骑,今又有大量急报,可见吐蕃此番动作,是在去年会盟之时决定,」
资历最深的信安王李禕,皱眉指着殿内的一张地图说道:
「既是早有预谋,恐大战无法避免,石堡城为陇右屏障所在,不容有失,应急令盖嘉运往瓜州丶肃州丶甘州南线布防,以对吐蕃形成压力,迫其主力不能集中于陇右,长安这边,需紧急筹备军需,以保供应。」
说完这话,他看向了李林甫。
李林甫面带微笑,一言不发。
朝廷各机构衙门,张嘴要钱的时候都只会冲着他来,给圣人修建内库,
耗费巨大,今年圣人还要游幸骊宫,宫殿修又是一笔大费用,王忠嗣要打,陇右也要打。
我坐在这个位置,真是要难死。
李隆基脸色凝重的点头道:
『金城公主逝不足一年,他们就要挑起纷争,朕亦不能容忍,陇右的军需不得贻误。」
说着,他也看向李林甫:
「此事还需右相操劳,勿使我陇右儿郎有后顾之忧。』
要钱的时候,他说话的语气都很温柔。
李林甫微笑点头:
「圣人放心,臣必然尽力筹备。」
他每逢答应这种事情,都是绝对能办到的,所以朝堂众臣在这方面,对李林甫心服口服,不管人家以什麽样的方式搞钱,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但大家也都心知肚明,这差事是真特麽难干,累不死也要愁死,
「好!有右相这句话,朕就放心了,」李隆基点头道:
「尽快议一个方案出来,如何部署应变,要做到万无一失,此事由右相主持,左相协理,各部司倾力配合,要是让朕知道有人懈怠军事,严惩不贷!」
他继位至今,对吐蕃的战事,基本上没有吃过什麽大亏,在他之前,唐与吐蕃的纷争由来已经,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超卓名将:苏定方丶薛仁贵丶裴行俭丶王孝杰丶韦待价丶黑齿常之..:::
直到金城公主和亲,双方战事的频繁程度有效降低,战事大多发生在河西九曲之地,青海方向反倒没有那麽激烈。
直到围绕石堡城的攻防出现,双方在青海湖方向的冲突,已经是愈演愈烈。
如今可以为李瑁提供国家重大信息的人,已经不只是杨洄了,裴耀卿是首选,因为人家可以参与到更高级别的会议当中。
而帮助裴耀卿传递信息的人,是严挺之,人家完全有理由来李瑁这里,
我的好大儿在这,我老婆也在这,我自然随时都能来。
眼下仍旧留守在王府外面的大理寺官员已经不多了,张均正在为陇右的事情发愁,这个时候没工夫搞党争,那麽负责此案的就成了李道邃。
李道邃是宗室,他亲哥李道坚,是上一任的宗正卿,宗室成员基本是不牵扯党争的,常常置身事外。
还有关键一点,因为诫宗属制的原因,他们比较无欲无求,生下来就有远超于别人的待遇,生活乐无边,吃饱了撑的,我去拉帮结派?
在王府官署门外,李道邃与前来探望儿子的严挺之,寒暄了几句。
人家对他非常客气,没有谈论任何有关案子的事情。
事后,严挺之便去了王府。
「那个小娘子是谁?」
严挺之进来的时候,正巧遇到一名衣着华贵的少女,领着家仆,还牵了两条毛发乌黑的猎犬,去了王府后院。
李塌请对方在会客室坐下后,苦笑道:
「她是韦昭训的女儿,来我这给猎犬配种来了。」
狗狗一年发情两次,一次春季,一次秋季,眼下是二月中旬,正是配种的好时节。
李瑁本来还以为人家当初是开玩笑,没曾想对方是来真的。
「你这宅子里,眼下可是各路神仙齐聚啊,」严挺之哈哈一笑:
「宣阳坊已经动工了,一个是杨舒宅,一个是裴谬宅,监工之人你猜是谁?」
李瑁摇了摇头:「总不会是李,也不会是王。」
「是裴泛,」严挺之道。
李瑁嘴角一抽,基哥可真有意思,这是让裴耀卿在外面给杨玉瑶站台呢?
杨玉瑶的宅院,肯定不叫虢国夫人府,什麽时候册封还不知道呢,妇人以夫立门庭,先有国公才有国夫人,所以她的死鬼丈夫,将来还会被追封一个虢国公,眼下只能叫裴缪宅。
至于裴泛,现任将作监下设的百工监,是裴耀卿的二儿子。
等于是老裴家在长安的势力,要庇护杨玉瑶她们这对孤儿寡母。
「陇右的事情,你听说了没有?」严挺之岔开话题道。
本来这种事情,他轻易也不敢向李瑁透露,但是裴耀卿专门请他帮忙传话,所以他就来了。
因为李瑁在去年的时候,就跟裴耀卿打过招呼,有陇右的事情,尽量告诉他。
裴耀卿也觉得没什麽,边境军事,告诉你一个身在长安是嗣王,可以说没有任何风险,你还能左右军国大事?
你能踢走萧嵩丶张是迎合了圣意,运气成分居多,但是皇甫惟明,李林甫也动不了。
李瑁皱眉摇头:「要开战了?」
严挺之叹息一声,点了点头:
「多事之秋啊,多半是要打起来了,幸好右相是让我接吏部,要是户部,这个节骨眼下,我也不敢接手啊,中书门下这几天一直在商讨方案,张均已经快愁死了,国库根本拿不出钱来。」
「怪不得这几天大理寺老实了很多,」李瑁皱眉道:
「大约需要多钱?」
严挺之凝重道:
「这个时候,就不单单是钱的问题了,而是物资,军械储备,兵马粮草,后勤人力,都是让人头疼的事情,皇甫惟明的军报上,说的很严重,他大致任算
这不是口靠陇右就能解决的,盖嘉运如果不能足够分担,陇右这次扛不住。」
李瑁道:「那麽中书门]下是怎麽议的?」
严挺之答道:
「有反对声音,这是正常的,毕竟藩镇夸大其词,索要军需,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有人认为吐蕃当下没有能力集结如此庞大的军队,认为军备无需准备太多,否则都是便宜了皇甫惟明,这种声音还不少,目前主要的争论,
是户部短时间内,无法筹集太多的军备,所以咬死了皇甫惟明是在夸大战事。」
「是否夸大,那是以后的事情,大可秋后算帐,」李瑁苦笑道:
「如果没有夸大,后勤补给失当,可是要出大问题的。」
大唐的藩镇,一直以来都是这个尿性,不停的跟朝廷要钱,名目多得很,究其原因,还是募兵制。
当下的边军将士,叫做长征健儿,因其被落籍在了某个固定防区,所以没有兵员流动性,渐渐形成了以大小军镇为主的各种军事小团体,又延伸为庞大的军事利益集团。
这种势力,已经与朝廷之间有着鲜明的雇佣关系,有钱好办事,没钱别哗哗。
朝廷也是迫于无奈,所以藩镇军费连年递增,肥了边镇,穷了内地。
节度使有时候也很无奈,比如说,他明知道一百万贯可以解决的事情,
但是下面的人开口跟他要两百万。
你给不给?不给,那不好意思,我没法动员我的将土。
好在当下的陇右地区,重要的将领,还是心向朝廷的,否则就是历史上安禄山那帮子河北叛军了。
所以安史之乱,李瑁一直都认为,安禄山极大可能,是被下面胁迫了,
当然了,也是被杨国忠给逼的,他的反心,绝对没有他下面那帮人大。
「我得见见右相,」李瑁心知,这样的大事,必须与李林甫当面谈一谈,因为他清楚,皇甫惟明这一次绝对没有夸大。
严挺之一愣:「这个恐怕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