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打上门去!(1 / 2)

还挺有意思的。

一般来说,侧射火力远远致命于正面直射火力,而斜向埋设的地雷将会严重妨碍敌军的行动,使之长时间暴露在重机枪火力杀伤下。

方瑞由衷地赞许道:“很老练的布置,商长官蛮有天赋的,呆在宪兵单位怕是屈才了。”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比如“发扬己方火力优势打击敌方”这条战术原则说起来容易,然而实际情况下该如何部署兵力与重武器却没有标准答案。

很多内地部队军官在进行部署时就显得相当呆板,只会照本宣科,不会因地制宜,故而商克的想法令方瑞眼前一亮,他理所应当的觉得商克作为宪兵军官简直是埋没了人才。

正式部署与商克的想法基本一致,命令下达后,士兵们迅速分散各就各位。

构筑好伏击阵地以后,接下来就是考验耐心的时候了。

极目远眺,钢轨与公路都已被积雪覆盖,仅剩大致轮廓。

复仇心切的大家盼望能等来一列火车,或者一支车队,然后将之埋葬在这冰天雪地之中。

日落月升,日升月落。

消停了一天的风雪又恢复了,而且来势汹汹,气温骤降至零下二十度。

恶劣的天气情况使得报复行动似乎要前功尽弃了,伏击分队必须在随身携带的食品耗尽前返回。

大费周章却无果而终?没人甘心就这么离开。

见状,商克索性提议道:“来都来了,既然等不着,那不如直接打上门去。我看西南边有个兵站,完事以后走备份路线撤退。”

“这有些冒昧了吧?”刘参谋有些担忧地说:“主动攻击敌军营比对等报复过激多了。”

“还好,我觉得没什么不妥的,司令部给的命令里也没说不行啊。”商克不以为意地耸了耸肩。

面色凝重的方瑞提醒道:“商长官,你要想清楚了,事后上级怪罪下来你我都要担责的。”

商克仔细回忆了注意事项,斩钉截铁地回答:“命令很清楚,不准攻击平民,不准杀死高级军官,反正不违反命令,哪怕上军事法庭我也这么说。”

“好。”方瑞看了眼手表,果断道:“没工夫再等了,走,打上门去!”

临时变更的目标是一座名曰阿贾斯基的综合军营(Fort-Agachskiy),它坐落在边境交通枢纽阿克斗卡以西,这儿是俄军第47边防大队的本部驻地,有二百余人驻扎于此。

一般来说,伊凡罗斯边防军的边防大队通常会下辖3~5个独立的有数十人兵力的哨所。同时本部也有警卫排、装甲车排、侦察排、运输排、通信班、医疗站等直属单位,计约200人和4~5辆装甲车。

和平时期不代表没有明争暗斗,情报侦察工作不分时间,积年累月下来,华军大致掌握了俄军的部署情况。

在派出两名士兵向掩护分队传递情况以后,伏击分队争分夺秒的迅速转移,赶在太阳落下之前抵达了阿贾斯基军营附近。

天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暗沉下来,通过双筒望远镜可以依稀瞧见军营的模样。

相较于己方的红砖瓦房,俄军的驻地明显要草率简陋一些,除了两座屋子以水泥砌筑,其余都是圆木搭建的营房。

所有人都一致认为夜袭是最恰当的,但具体应该渗透突袭还是在远距离打了就跑,几人却持不同看法。

“太草率了!战前侦察不做到位就直接开打?绝对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