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大章)超级大扩张(2 / 2)

那是一顿好打。

最终就是米特里达梯二世上位了。

大家都是这麽觉得的。

但是现在张类讲述了匈奴那边的例子后,大家突然感觉不对劲了。

不对啊,老国王到底是怎麽没的?要知道老国王还没子嗣呢,新国王可是通过战争获利上台的。

这麽一联想,谁也不免想到米特里达梯二世可能是想办法弄死了老国王,然后上台的。

既然他做的初一,我怎麽做不得十五?

他一普通王都可以是万王之王,我为什麽不行?

这可是有实事支撑的,不是理论依据。

于是,整个宝朵颐顿王部,人心思变。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而整个东方,几乎所有人都在干同一件事情。

张类一边喝茶一边心想:小王子你个废物篮子,当初大月氏屁大点地儿的人口出来后席卷中亚,现在你搞个安息这麽费劲,还要我来多费口舌。

不过也不怪小王子。

安息这边本来是左边打起来了往右边跑,右边打起来了往左边跑。

投降主义厉害。

毕竟奴隶主嘛,跟着哪个老大不是当?

以大商的经验,作为奴隶主亲儿子都能反他爹,还有什麽不可以的?

但这一次,罗马和匈奴一起干安息,安息左右夹击,跑不动了。

跑不动,就铁板一块了,当然硬度就上来了。

但现在,硬度又出问题了。

米特里达梯二世此时也很头疼。

他现在在西面,培育亚美尼亚和本都王国,用来抵挡罗马。

东面,想要借用大汉的力量,夹击掉小王子。

这个情况下,米特里达梯二世其实是有想法的,他上位时,其实安息不是这样的。

安息当时是游牧部落持续了这麽多年,当初他上位时,整个安息西部希腊化,很多贵族开始过城市人上人生活,不想过牧民生活了。

为了避免安息崩溃,米特里达梯二世冒充希腊爱好者。

搞了很多改革,把安息捏合在了一起。

但泥巴捏在一起永远还是泥巴,欠了一点火候。

如果有外力压迫,加一把火,那就烧成陶器了。

所以,米特里达梯二世认为现在自己可以利用现在的战争,把曾经辉煌的安息打回来。

到时候罗马和自己谁强,还不一定呢。

东边?东边就不去了。

打完匈奴后面是大月氏,大月氏打完后面是大汉,神经病才去东边。

不过有沙漠在,大月氏过来也不容易,有葱岭在,大汉追杀匈奴过来一下还正常,也不会长期待着,没啥威胁。

匈奴单于?他那样儿比大月氏差远了。

要是匈奴小王子知道自己被认为比一个县级部落大月氏差远了,比自己用了三个月打裂开一半的大月氏差远了,能直接放弃攻城一路直插尼撒王城给米特里达梯二世做了。

……

长安,刘彻看着报告。

指着报告:「这个米特里达梯二世的二世是什麽意思啊?」

东方朔:「陛下,就是,这个……那边的人啊,他没文化,懒得取名,儿子直接用爹的名字,所以就冠以二世来区分。」

刘彻恍然大悟:「哦!」

「那这个……这个,这个安息万王之王米特里达梯二世,扶持本都王国米特里达梯六世……」

「朕算一下,这个……儿子二,孙子三,重孙四,玄孙五……」

「等一下,这个安息万王之王多少岁了?他扶持他玄孙当本都国王抗击罗马?」

东方朔:「呃~这个……其实本都王国那边的国王,是刚好和安息的国王重名。」

「本都那边前几代国王都叫米特里达梯,二世早就没了,已经传到第六代了,和安息万王之王没关系。」

刘彻愣了一下:「我捋一捋,就是说,比如南越国,赵佗,赵佗二世,赵佗三世,赵佗六世。」

东方朔:「嗯。」

刘彻继续:「然后,他的宗主国大汉的皇帝,名字叫赵佗二世。」

东方朔:「嗯。」

刘彻:「别给朕看安息的情报了,你们把他灭了得了。」

「这些没文化的东西,倒反天罡,宗主国的大王,用藩属国小王的名字当自己的名字。这种国家真的是个大帝国?朕要是早知道他们那边是这情况,都懒得多看他一眼。」

「浪费朕时间,来,把封禅的计划拿来朕再审一遍。」

这就好像匈奴单于看人家楼兰王的名字好,借来给自己儿子用。

这他妈不是神经病嘛。

东方朔本来想多解释一下的,但是想了一下,好像没那个必要,反正也不是啥重要的事情。

反正安息那边王公们迅速就不想出兵了。

不想出兵对上要有理由,对下也要有理由。

对上,理由就是,匈奴人已经打过来了,没办法把兵派去集合了,只能就地反抗了,伟大的万王之王,您要是有多的兵,快派点过来吧!

万王之王都懵逼了!听说匈奴大夏单于三万人南下,怎麽同时打了自己七十多座城?三万大军分成七十路是吗?什麽?又有两座城上报挨打了?

对下的理由,那就更简单了。

安息东部的人,没有希腊化,而是没文化的古典游牧部落奴隶制。

他们要推动宗教,轻而易举。

那就推动儒教。

儒教认为,天下是一家,天下有一个共主,就是天子。

为什麽要推这个?

因为王爵们十分笃定大汉天子来不了安息,要能来早就来了。

所以,推动信天子,平民就不信万王之王了。

不信万王之王了,谁还在乎给不给万王之王派兵?

万王之王伟大的米特里达梯二世,在接到七十二路城池被匈奴攻击的消息后,大军往东,准备驰援经济重镇。

一头闷在了二万五匈奴主力身上。

米特里达梯二世懵逼了啊。

意思……五千匈奴兵分七十二路?每路六十九点四四四四四无穷人,打的我各大王爵分不出兵来?

米特里达梯二世前半辈子才把安息西部希腊化平定下来,一眼就看出了事出反常必有妖。

一打听。

好!东部开始大汉化了!

「我@¥#%!……」

这些事情,给陛下讲了能怎麽样?陛下对这个什麽什麽二世如何发火,如何想办法扭转大汉化有兴趣吗?

没兴趣的,这个题目对米特里达梯二世是无解的。

他前半辈子为了融合希腊化的西半拉,装作自己是希腊文化的推崇者。

怎麽,后半辈子为了弥合大汉化的东半拉安息,装作自己也是儒教信徒,再和东部大汉信徒们打成一片,一起高喊天子万岁万岁万万岁?

然后给磕一个呗?什麽?标准流程得嗑三个?

岂有此理!

『他妈的大汉不是东西,玩儿文教合一政法合一,不要脸!』

东方朔当然不会把米特里达梯二世骂刘彻不要脸的事情告诉刘彻。

没那个必要,反正也不是指名道姓骂的,就让他骂呗,大汉一路过来没少挨骂,每次都上报,报纸都不够版面写的。

要是次次上报,气诈了的长安市民不得高呼杀个片甲不留啊!

长安这边的刘彻看的实在是无聊,顺手把情报册子丢给了东方朔:「你看着吧,把安息搞定后,给你封侯。」

东方朔眼睛一亮:「臣,领旨!」

等东方朔退下去后。

刘彻站在窗边不知道想些什麽。

问题就出在这儿。

十五岁时,没有权利的刘彻,忙的跟狗一样。

三十岁的刘彻,掌控大汉,却时不时能偷闲去打猎。

如今年近五十的刘彻,掌控着五倍原大汉人口,八倍原大汉人口,复杂一百倍的机构。

却闲的没事干。

让几大机构收集了好久的安息情报,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制定个计划把安息干了。

然后打开情报一看!

发现安息脆弱的就像巧克力。

你敢摔,他就敢碎。

你敢稍微加点热,他就敢化。

你敢稍微捏一把,它就变形。

根本没有任何正视它一眼的必要。

这就让刘彻很迷茫。

在他刚知道安息时,还知道安息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虽然大月氏过去干了安息一顿大逼斗。

但当时刘彻也没想过安息弱,而是觉得大月氏出去后蛟龙入海变强了。

所以派遣张骞去联络大月氏,准备一起打匈奴。

这麽多年过去后一看,安息好弱。

其实安息没变过。

但……大汉太强了。

强到根本没必要太紧张的面对安息。

平常心就最好。

刘彻回望来时路,看到的都是霍海。

霍海一步一步,让大汉强盛到了今天的程度。

自己只干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把霍海搞出来的强力工具,全部收进自己的工具箱。

自己手握工具箱,霍海不能不给新工具。

所以,工具箱里的家伙事儿越来越多。

如今,任何难题,在这个工具箱里都能找到几十个解题方案。

以前对未知的探索,如今变成了不动脑子就能解决的事情后,一切了然无趣了起来。

失去了乐趣之后,只剩下了占有欲。

刘彻看了看手里的泰山封禅计划书,转手递给了王内侍:「传下去,一切从简,让司马相如搞个章程,速度封禅,晚了朕怕赶不上了。」

王内侍一哆嗦:「陛下,怎麽会赶不上了?陛下正值春秋鼎盛之时,千万不要说这种话啊!」

刘彻:「朕怕晚了就要拿下安息了,到时候计划书还得改。」

一旦拿下安息,安息附近那些小国就全部到手了。

大汉不是安息,安息能容忍附近一堆小国,大汉不行。

一旦拿下安息,几乎等于大汉如今的领土范围,再翻一倍!

那就是对比原来的大汉领土,翻了十六倍!

如果实现,那封禅仪式必定要改。

谁能想到,封禅需要的所有功绩中,最难做的一项是……做计划书?

老是做一本,就赶上个大进步,改一次。

做一本,改一次,做一本改一次。

刘彻三十五岁的时候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志向。

「他秦始皇可以巡视天下,我刘彻也可以,我要巡视的疆域不能比他小,去的边境不能比他近!」

好,现在好了。

现在自己小五十岁,现在自己马上出发,马不停蹄的去巡视天下。

自己巡视的越快,将士们越受鼓舞。

将士们越受鼓舞,打下的领土就越多。

打下的领土越多,没巡视的领土就越多。

没巡视的领土就越多,自己的巡视就越慢。

所以,自己巡视的越快,自己就巡视的越慢。

他奶奶的没完了嘛不是!

「速度封禅,不能再等了,再等朕怕有变!」

正说着呢,公孙贺冲进大殿:「报!!!陛下,天大的喜讯!」

刘彻心态崩了:「朕不想听到喜讯!!!」

公孙贺一愣,改口:「报!陛下,传来了一个天大的噩耗!」

刘彻:「嗯?你说说。」

公孙贺兴奋的讲述噩耗:「投降的南越军改组成海军后,没日没夜的寻找立功的机会,在南海往南疯狂寻找,终于!在远隔三万里的南方海外,找到一个巨型岛屿!」

「那个岛屿面积有咱原十三部州三个那麽大!因为全岛都能停船,所以整个都是澳,被暂时取名为澳岛。」

「这个澳岛,全是大平原,适合养牛!到处都是铁矿!随便上岸一看,就发现了个比大汉现在最大的铁矿还大十倍的矿,纯度高到就跟咱们练出来的生铁一样,多到挖都挖不完!」

「咱们的牧民和矿工不够用了,这个噩耗太大了啊陛下!」

刘彻:「……」

王内侍看了看刘彻,眼神里满是:陛下,这封禅计划书,咱还往丞相府递吗?

刘彻一把夺了过来,随后想了想,又把计划书递给了王内侍。

然后疑惑:「奇了怪了,朕今天居然产生了幻觉,感觉看到了公孙贺。」

「可能是太久没看到他了,甚是想念。」

公孙贺:「陛下,没用的,要登报了……」

刘彻抢回封禅计划书:「滚滚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