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再见陈中术(1 / 2)

第689章 再见陈中术

靖安侯府内。

杨正山正在接待一个令人意外的客人。

陈中术!

这位老夥计终于还是没忍住,来到了京都。

好吧,他不来京都也不行了,因为大荣的皇陵已经落入了大安的手中。

他想继续安静的住在皇陵之中根本不可能。

茶室中,杨正山和陈中术相对而坐,温润的茶雾袅袅升起,浓郁的茶香萦绕在两人周围。

陈中术摩着温热的茶杯,目光低垂的看着杯中淡黄清澈的茶水。

「世事无常啊,谁能想到如今居然会是这般局面!」

「若是陛下早知道会如此,定不会留着你!」

陈中术的声音低沉,他的低沉不像其他人那般,低沉中还带着些许尖锐,虽然声音不大,但很清晰的传入了杨正山的耳朵中。

杨正山看着他,授着长长的胡须,脸上露出了些许笑容。

「哈哈,你我也算是老朋友了,有话直说就好,何必这般隐晦的指责我!」

陈中术口中的陛下自然不是延平帝和建兴帝,而是承平帝。

若是承平帝知道日后杨家会得到大荣的天下,会不会先把杨正山给宰了?

答案是肯定的。

以承平帝的心志和性格,绝对不会留着杨正山这个隐患。

可是陈中术说的没错,世事无常!

当年杨正山也没有想过要造反,更没有想过让孙子做什麽皇帝。

在他的心里,皇权其实是个累赘,他最想要的不是权势,而是超然。

让杨家凌驾在皇权之上,这才是他最想要的。

不过这也是受到武神殿的启发,武神殿能凌驾在诸多王朝之上,那杨家为何不能凌驾在皇朝之上。

只是这片野心也是在杨家搬到星月岛之后才有,之前他可没有过这样的想法。

承平帝还在的时候,他可是个即忠心又能干的臣子。

陈中术说这些也不是想指责杨正山,他只是在提醒杨正山不要忘记承平帝当初的信重。

陈中术脸上露出一抹苦笑,「我现在似乎没有跟你讨价还价的馀地!」

杨正山轻轻的摇摇头,「错了,你现在能坐在这里,就证明你有跟我讨价还价的馀地!」

「你也说了世事无常,大荣覆灭虽然有我推波助澜的原因,但所有人都应该明白大荣不是我杨家灭掉的!」

「当年我也没有想过要如何,甚至为了避免与朝堂起冲突,我还特意将杨家搬离了大荣!」

「只是有时候有些事让人身不由己!」

「虽然我离开了大荣,但是我还是放不下重山镇和腾龙卫!」

说到这,杨正山幽幽叹息一声。

曲长空就跟他说过身不由已,那时候他觉得自己脱离了朝堂,也就不再受朝堂上的争斗牵扯。

可结果呢?

重山镇成了杨家的私有领地,辽东独成一体,腾龙卫更是变成了一个紧密的小团体。

虽然看起来杨正山在星月岛上的二十年都没有参与大荣朝堂,但实际上大荣处处都有杨家的影子。

重山镇的一众杨氏子弟和与杨家亲近的人,都紧紧的与杨家联系在一起。

腾龙卫更不要说,六个家族几乎就是杨家的附属家族。

而辽东在陆文渊和林展的把控下,逐渐跟上了重山镇的脚步。

若是那个时候杨家说放弃一起,彻底断绝与大荣的关系,可能吗?

显然是不可能!

杨正山也不是一个绝情的人,重山镇丶腾龙卫和辽东到处是他的亲朋,到处都是他的子侄后辈。

他能放下权势,可是他总不能抛下那些亲朋吧。

因此他只能任由重山镇自己发展,任由无数人紧紧的跟着杨家的脚步,将杨家抬上一个高高的位置。

如今杨家代表的不是杨家自己的利益,而是无数与杨家有着亲密关系的人的利益。

如罗裳丶谢渊丶韩承丶乌重辙丶余通海丶薛平丶宋大山丶陆文渊丶林展等等,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子孙后代的利益,都与杨家紧紧的绑定在一起。

陈中术抬头看着他,目光深邃且浑浊。

杨正山也看向他,脸上始终带着淡淡的笑容。

「我杨家得了天下,对大荣也不是一件坏事!」

「最起码我还念几分以往的情谊,不会对大荣皇族赶尽杀绝,那些离开的皇族子弟,我就当不知道!」

「当然,我也不会去惊扰先皇的安宁,哎,你就放心吧,荣皇陵墓我会留着。」

陈中术闻言,稍微松了一口气,「那老朽就代陛下多谢杨侯爷了!」

杨正山端起茶水来饮下,「不过你也要守大安新朝的规矩,别做一些让我难堪的事情!」

「我知道,杨侯爷心狠手辣,我若是还想安稳的活着,就要守规矩!」陈中术也不再那麽紧张,说道。

杨正山咧嘴一笑,「我就当你是在夸奖我了!」

两人相视一笑,气氛立即缓和了下来,如同老朋友随便闲聊般随意。

陈中术自然是了解杨正山的,他很清楚杨正山是个很好说话的人,但他也很明白一旦惹到杨正山,那杨正山绝对不会手下留情。

他没有忘记杨正山曾经可是背负了屠夫的凶名。

他只是个老太监,虽然有一身修为,但并没有太大的追求,他只想守着承平帝的皇陵过一辈子,至于其他,他管不了,也不想管。

「我哪里还有一些人,你要不要用?」

「你是说?」

「李朝,李尚喜!」

杨正山眉头一挑,李尚喜在陈中术身边他不感到意外,毕竟李尚喜也算是陈中术的徒孙。

当年陈中术隐退之后,张明忠就接替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位,而李尚喜也就成为了延平帝的心腹太监。

李尚喜不但是张明忠的乾儿子,而且当初还是陈中术将他推荐给延平帝的。

延平帝驾崩之后没多久,张明忠也就过世了,而李尚喜则选择了隐退。

一代天子一代臣,最先更换的臣子就是皇城内的内官,特别是李尚喜这样的老太监。

这也是建兴帝的问题了,其实李尚喜是个大才,无论是能力还是修炼天赋,

都不比陈中术差多少。

如果建兴帝能够重用李尚喜,或许大荣还能晚两年覆灭。

不过李朝居然也去找陈中术了,这让杨正山有些意外。

但细细想来,杨正山也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