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割芨芨草不算累活,但要想扎合格的大扫把,芨芨草要选的长,杆子要粗细均匀,还要配备着一定数量的红柳条子,避免因为芨芨草太脆而折断。
今年芨芨草大扫把的价格涨了,而且数量也多,各家都想着在收苞米油葵的间隙多挣点零花,不说别的,努力半个月时间,给一家老小挣套衣服还是没问题的。
所以不光大人在干,七八岁以上的孩子同样也在忙碌着。
孩子们放学后做完作业会去红柳滩里折红柳枝子,天黑前抱上一抱子红柳枝子到家,准能听到父母的夸奖。
而有些大点儿的孩子就会把主意打到红柳滩里那些粗壮的杆子上,甚至会因为一根杆子发生争吵和推搡。
通常打不起来,因为这样的杆子,以孩子的能力是无法折断带回去的,得需要回去给大人说。
这是扎扫把的第三年,杆子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大家一开始割芨芨草,晒乾,拿着栽桩和铁丝先把大扫把扎起来,然后再等杆子。
于是每天一大清早就能听到各家各户院子里「嘭嘭嘭」的钉栽桩的声音。
有些人觉得家里院子不够宽敞,会到大门口或者麦场上去扎扫把,扎完后再带回来。
通常是夫妻两个一起,妻子把芨芨草茎上多馀的叶子刷掉,打下手,丈夫主扎。
有些年轻人不太会扎,就跟着父辈们学习。现在大家已经清楚,这是一项长久的活,李龙说的质量的八卦已经让许海军传遍了全村。
现在大家扎大扫把的时候会比较自豪,同时也会更加用心。毕竟如果质量不合格,那是打四小队的脸哩。
李龙在清水河说这件事情的时候,李建国开着拖拉机已经把人拉到了山里的木屋那里。
跟着李建国过来的除了陆英明外,还有陶建设丶贾卫东丶何建新丶魏大海等五个人。
这五个人里除了贾卫东年轻一点儿,其他人都在三四十往上,和李建国他们算一拨的。
当时陆英明要和李建国一起砍杆子,李建国让他再叫几个人,陆英明就把这几个喊上了。贾卫东当时和陶大强在聊事情,适逢其会,刚好就跟着来了。
他进过山,知道山里有些沟里杆子很多,只要打着李龙的旗号,肯定是不会被护林员抓的。
一根杆子七八毛钱,一天砍个一百多根杆子是没问题的,比扎大扫把挣钱快多了。
主要还是队里附近的芨芨草竞争太激烈,他不想参与竞争,便乾脆换条赛道。
让李建国没想到的是木屋这里竟然有人住了——住的人他不认识。
李建国知道李龙曾经让那个挖贝母的小孙住一段时间,不过现在这两个人明显不是。
这两个人看着李建国他们也有点懵,不过还强自镇定的拿着棒子问下车的李建国:
「你们干啥?」
「干啥?我们还问你们干啥哩?」陆英明几个都是知道孙家强的,一看这两个明显不是,再看门鼻子那里锁子是被撬掉的,拿着砍刀就跳下了拖拉机,大声问道:
「知道不知道这屋子是谁的你们就在这里住?还敢撬锁?我看你们是活的不耐烦了!」
李建国他们人多势众,况且又是占着理儿,一个个声气就很壮。
「那……那也不能证明是你们的!」那两个人虽然有点心虚,但却也不愿意就此放弃这麽个好地方,最先开口的那个说道,「这里面又没有人……」
「没有人就能撬人家锁了?」李建国提着摇把子一脸怒意走过来,「把棍子放下,我看看里面让你们祸祸成啥了。要是把木炕啥搞坏了,东西糟塌了,你们就等着赔吧!」
</ins>
他把两个人拨拉开进了大屋子,看着里面已经被使用的被褥丶锅灶,和掀得乱七八糟的咸菜坛子和盛放油肉的搪瓷盆,眼神就不好看了。
「你们两个胆子大啊。」李建国又去看了看小房间,发现里面一些东西也用掉了,屋子里还放着两个麻袋,他弯腰翻了翻,发现里面是晒乾的蘑菇之类的东西,不过不多。
想来那些护林员时不时的过来,这两个人住进来的时间也不长。
「给你们明说,这木屋是俺家的,你们用了里面的东西,浪费不少不说,还给弄脏了,以后不好用了。现在你们去把里面的东西给洗了,洗乾净,不然打不死你们!」
陆英明说了好几句他们不承认,李建国压根不管他们承认不承认,直接就把帽子扣上,这两个就老实了。
毕竟还有几个人拿着砍刀看着他们呢,不做的话,在这荒山野岭的,李建国要真带着人把他们砍了,报警都没地方报去。
两个人虽然一脸的不情愿,却也只能乖乖的扔掉棒子,一个收拾屋子一个去洗被褥,两个刚开始还要争一下,都不想洗,结果李建国捡起棒子扬起来的时候,立刻就不争执了。
其他人也没闲着,把拖拉机上的被褥取下来,六个人分成两拨,大房间住四个人,小房间两个人,反正是出来干活挣钱,挤一挤不影响啥。
李建国他们也没为难这两个人,让他们把被褥洗了,屋子里弄乱的东西打扫乾净清洗乾净,就让他们离开了。
走的时候李建国还吓唬了一下他们,告诉他们已经把他们记下了,还会告诉其他护林人员,以后如果他们再过来到这里搞破坏,就把他们抓起来。
那两个人立刻就带着自己的东西往林子里跑去,这两个人其实是有心想着报复的,不过听李建国这麽一说,这两个人也就没再敢有其他想法。这些人中他看着李建国背着猎枪,而他们也知道那些护林员都带着枪,真要被抓了,跑都跑不掉。
李建国他们自己都带着乾粮和饢,这一回就没专人做饭了。本身想着一个人一天好好砍,砍一百多根杆子,六个人一天能弄个七八百根,三五天就把全队需要的杆子搞差不多,就直接回了。
所以吃饭啥的就将就一点吧。好在附近草皮子上还有蘑菇,野菜也能采一些,烧开水简单烫一下,加上醋和油泼辣子凉拌着就着馒头也挺有滋味的。
当然红豆腐是不能少的。
李龙给李建国说过,他的本意是四小队扎个四千个,清水河扎个四千个,就够了。当然如果哪边质量高扎的快,那提前结束也没问题。
所以李建国想着这六个人三五天就能把杆子砍的差不多——毕竟队里本身附近也有能砍杆子的地方,整个近千根杆子应该问题不大。
讲究的就是快进快出,回去还能赶上扎大扫把。毕竟头几天主要是割芨芨草并且晒乾,现在大家扎大扫把用的芨芨都是前面备用的。
李龙接下来就是要每天去收大扫把,这件事情比较麻烦一些。
但这也是不得不做的。他自己也想好了,上半天去清水河,下半天去四小队,都不用太早,就跟上班一样,早去早回,收多少是多少。
想着后面得开拖拉机跑,李龙就有点发愁。原想着搞一台汽车以后就能轻松一些了,现在看来,光有吉普车还不行,以自己目前的情况,最好是搞一台卡车。
目前卡车卖给私人的还没有,必须得挂靠单位,或者运输公司丶汽车队,或者就是有运输业务的各大单位。
李龙想着是不是等这活忙完了,到时问问李向前或者钱主任,看看其他地方有没有二手卡车的门路。
毕竟自己每年光拉抬把子丶拉贝母,拉大扫把还有糖渣这些活就很多了。
光找别人的汽车都是得利用下班之后,也挺麻烦的。
因为有了那个传言,李龙对这个大扫把也非常的重视。他不想因为一把两把大扫把的质量问题,导致后面再干不了这个活了——其实在上一世,这个活还真就没干几年就没有了。
所以李龙对这个挺相信,反到更加重视。他打算每天都把扫把检查完收回来放在自己家院子里,反正院子大,堆得起。堆不下的时候就往供销社一送完事。
清早吃过饭,顾晓霞和两个孩子玩了会儿就去上班,李龙则把吉普车放在一边,开着拖拉机去清水河收大扫把。
不得不说,清水河那边的效率的确要高,也更加珍惜今年这次机会,头一天就交上了三百多把扫把。
李龙检查过后,发现合格的有三百零一把,很多了。
拖拉机上绑着木头架子,不然的话这三百把扫把还真拉不走。
「要是天天这样,十来天我这任务就完成了。」李龙笑着对帮着检查的何玉清和孟海说道。
「哪有那麽容易的。」孟海摇了摇头:「能扎这麽多大扫把,是队里人提前准备了一些芨芨,这些芨芨两天就能用完,接下来还得备料。那芨芨草割下来得晒乾,还有剥皮,后面肯定就慢了。」
李龙想想也对,急不来,不过这些大扫把合格率挺高,他还挺满意的。
钱是现场发的,队里人自然也很满意。